勃氏甜龙竹
勃氏甜龙竹
种中文名:勃氏甜龙竹
种拉丁名:Dendrocalamus brandisii (Munro) Kurz
种别名 :勃氏麻竹 (南京大学学报),甜竹、甜龙竹
科中文名:禾本科
科拉丁名:Gramineae
属中文名:牡竹属
属拉丁名:Dendrocalamus
国内分布:产云南德宏。
国外分布:缅甸原产。模式标本采自缅甸掸邦南部。
海 拔:600-2000
命名来源:[Prelim.Rep.For.Veg.Pegu.App.B. : 94. 1875]
中国植物志:9(1):189
组中文名:牡竹组
组拉丁名:Sect.Dendroealamus
亚属中文名:牡竹亚属
亚属拉丁名:Subgen.Dendrocalamu
族中文名:牡竹族
族拉丁名:Dendrocalameae Benth.
超族中文名:竹超族
超族拉丁名:BAMBUSATAE
亚科中文名:竹亚科
亚科拉丁名:BAMBUSOIDEAE Nees
目中文名:禾本目
目拉丁名:GRAMINALES(POALES)
纲中文名:双子叶植物纲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E
门中文名:被子植物门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形态特征:竿高10—15米,直径10—12厘米,梢端下垂乃至长下垂,在高2米以下的各节环列气根;节间长34—43厘米,幼时被以纵行排列的白色绒毛,壁厚3厘米;竿环不隆起;节内长2厘米,节内和节下方均具一圈灰白色至棕色绒毛环;主枝1,甚发达,惟有时可无主枝,其余枝条纤细,能向外翻而包围竿节四周。箨鞘早落,革质,红棕色至鲜黄色,背面具白色短柔毛;箨耳小;箨舌高1厘米(原记载0.5-0.7时),上缘深齿裂;箨片外翻或近于直立,基部宽为箨鞘口部宽1/3—1/2。叶鞘外面贴生白色小刺毛;叶舌高1.5—2毫米;叶片大小有变异,长23—30厘米,宽2.5—5厘米,下表面具柔毛,次脉10一12对。花枝呈鞭状,节间长2.5—3.8厘米,一侧扁平,密被锈色柔毛;花枝各节丛生假小穗5—25枚,成簇团时其球径为1.3-1.8厘米;小穗卵圆形,略具微毛,长7—9毫米,宽4—5毫米,紫褐色,先端钝,含2—4朵小花;颖1或2片,长4毫米,宽3.5毫米,具10脉,先端具小尖头;外稃类似颖片,长5—6毫米,具16—20脉;内稃背部具2脊,脊上生纤毛,脊间宽1.6毫米,具3脉,先端尖或具2尖头;鳞被常缺,但有毫米;叶片长16—20厘米,宽1.5—2.5厘米,下表面的基部生有白色柔毛,次脉6—9对。花枝的节间长3—6.5厘米,一侧具沟槽,密被绣色绒毛,每节着生5—25枚假小穗,其簇团的直径为1—1.8厘米;小穗具微毛,含2或3朵小花,全长7—8毫米,宽2—3毫米;颖2片,长4毫米,宽4.5毫米,有光泽,两面均具微毛,背脊的上部具长纤毛,边缘亦生纤毛;外稃与颖相类似,长5.5—7毫米,宽4—5毫米,具15脉,先端具小尖头,其长为0.2-0.5毫米;内稃与外稃近等长,背部具2脊,脊上生纤毛;花药长3—4毫米,成熟时伸出花外,先端具细小尖头;花柱细长,无毛;柱头单一,与花柱近等长,羽毛状。果实未见。
产地分布:产云南德宏。缅甸原产。模式标本采自缅甸掸邦南部。
本种提示:本种的原记载未对竿箨进行描述,可能是标本不全。原作者A.Camus估计“箨可能非常大而无毛”,但我国的标本(德宏傣族称为“埋桑”者)则是箨鞘背面被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