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形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词目:无形

拼音:wúxíng

释义:

指某事物的存在不能被人的眼、耳等感觉器官感知。这种事物可以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也可以是意识层面的非物质或者是以能量等形式存在的概念。依次举例说明:

空气,人们生活的环境中充满空气,但是正常的空气是无色无味的,人们不借用特殊方法是看不见空气的,所以我们可以称空气是无形的,而空气又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客观物质。

恐惧,这是一种人们内心的感觉,微观的讲是环境中的某些因素使人在大脑中形成了害怕的这种感觉,比如看了恐怖电影,心里恐惧,不敢睡觉。人的感觉其实是对环境的一种应激反应,没有实在状态,所以我们也可以称为无形。

力量,这里专指物理中力学的力,力是能量的一种存在和表现形式,最简单的力莫过于地球引力,高空坠物是由于地心对其有垂直向下的作用力,但是力同样是无形的,我们无法看见。

无形属于中性词,不直接包含褒义或贬义。

基本解释:

1. [invisible]∶没有某事物的形式、名义而有相似作用的

无形的鞭策

2. [imperceptibly]∶不知不觉中

他们的小组无形中解散了

详细解释:

1. 不见形体。

《礼记·曲礼上》:“听於无声,视於无形。”孔颖达疏:“视於无形者,谓视而不见父母之形。” 唐刘禹锡《天论》:“以目而视,得形之粗者也;以智而视,得形之微者也。乌有天地之内有无形者耶?” 元 伊世珍 《嫏嬛记》卷上:“驾无形之马,御太虚之车,一息之顷,无不出也,无不游也。”

2. 不露形迹;未露形迹。

《孙子·虚实》:“故形兵之极,至於无形。” 梅尧臣 注:“兵本有形,虚实不露,是以无形,此极致也。”《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盖明者远见於未萌,而智者避危於无形。”《新五代史·杂传二·温韬》:“而未然之祸,难述於无形,不足以动其心欤?” 清 陈裴之 《湘烟小录·香畹楼忆语》:“然能储一有用之材,即可弭一无形之祸。”老舍《四世同堂》四八:“倒好像夫妻之间有一条什么无形的墙壁阻隔着似的。”

3. 犹言不知不觉。

《晋书·乐志上》:“同进退让,化渐无形。大和宣洽,通於幽冥。”洪深《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上篇三:“而若干戏剧工作者,也已有形或无形地受到它们的影响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