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文歌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经文歌
经文歌

经文歌

motet

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演唱解释《圣经》的复

调合唱歌曲。12、13世纪之交,用1段每个音节唱几个音的

素歌旋律作为固定歌调的无伴奏复调合唱歌曲,称“克

劳苏拉”。其中固定歌调唱拉丁文歌词,其他声部则象

现在的练声曲那样不唱歌词。13世纪初,克劳苏拉中不

唱歌词的上方声部常填入歌词,称为“莫泰图斯”,这

个字源出于法文的“mot”,意为歌词,后称整个复调合

唱歌曲为“经文歌”。

13世纪的经文歌,固定歌调保持在男高音声部,作

为低音,唱拉丁语的经文歌词;上方两个声部则唱不同

的歌词(拉丁语或法语),有时是经文歌词,有时是世

俗歌词。14世纪以法国作曲家G.de马绍为代表的经文歌,

是等节奏型的多段复调合唱歌曲,位于男高音声部的固

定歌调,处理成等节奏型的2段或3段结构。第2段和第3

段常用扩大、缩小、反行、逆行等手法来发展第 1段的

旋律,但仍为等节奏型或扩大1倍、缩小1倍的等节奏旋

律。15世纪的经文歌各声部常唱同一拉丁语歌词。佛兰

德作曲家G.迪费的经文歌,则取消固定歌调,按照世俗歌

曲的形式作成自由复调声乐曲。16世纪佛兰德作曲家若

斯坎·德普雷、N.贡贝尔等的经文歌采用模仿复调的体

制。英国作曲家的作品则开了以本国语言作为歌词的风

气之先。无伴奏合唱的经文歌在意大利作曲家G.P.da帕

莱斯特里纳的创作中达到全盛期。巴罗克时期的经文歌

加进了独唱声部和乐器伴奏,风格上有很大的改变。J.

S.巴赫的6首经文歌都用本国语言(德语)作为歌词,是

巴罗克时期经文歌的典范作品。18世纪中叶以后,经文

歌的创作渐趋衰微。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