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窄性小肠梗阻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07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病因病理]

病理上小肠绞窄性肠梗阻是因为一段小肠及系膜受到同一病变的钳闭、压迫、扭转及牵引等因素有关,因而造成这段小肠有2个梗阻点,而称这段小肠为闭袢性小肠梗阻,此闭袢造成血运供应障碍使肠壁缺血缺氧,进一步导致此段小肠的瘀血、水肿、渗出及坏死。肠壁的水肿出血造成血液渗入肠腔,再加以肠肠排空障碍使肠内容物(包括液体及气体)的积蓄,使近端小肠扩大。常有部分肠曲相对特别扩大形成较特殊表现形式,且往往是绞窄近侧的肠段,绞窄肠段因肠壁的水肿增厚而限制了舒张。但当绞窄段肠腔扩大明显时,虽有水肿、出血,肠壁也不增厚,反而因膨胀而变薄。绞窄段肠壁的血供障碍亦使肠肌受累致肠蠕动功能减低或消失,而肠壁及系膜的瘀血外渗会导致腹腔积液。

[临床表现]

急而剧烈的腹痛呈持续性阵发性加剧。呕吐出现早且为持续性,甚至呕吐或自肛门排出血性液体。腹部有明显压痛、反跳痛,呈局部膨隆状。经临床处理后症状体征无改善。

[影像学表现]

绞窄性小肠梗阻的X线表现为小肠的充气扩大及出现液平面。在梗阻段肠曲长度短时一般与单纯性小肠梗阻难以鉴别,只有梗阻段(闭袢)肠曲的长度超过70cm时,才会出现续窄性肠梗阻的X线征象。

(1)假肿瘤征是诊断完全性绞窄性小肠梗阻的一个重要征象。

(2)由肠扭转所显示的空回肠转位,即连续性分布较紧密的环状粘膜皱壁的扩张充气的肠腔位于下腹部甚至偏右,反之粘膜皱壁稀少或无粘膜皱壁的扩张肠管位于中上腹部或偏左,往往是属于不完全性绞窄性小肠梗阻。

(3)扩张肠管呈花瓣状、同心圆状、咖啡豆状或梳状排列而集中于腹部的某一位置,即所谓小跨度蜷曲肠袢排列成多种特殊形态的X线表现,与单纯性小肠梗阻所形成大跨度肠曲排列不同,大多数可诊断是绞窄性小肠梗阻。

(4)此外,扩张的肠管表现为显著扩大与其邻近充气扩大的肠管呈明显的对比;或者在立位腹平片中见到扩大的小肠内有较长的液气平面,此液气平面出现越多,则提示是绞窄性小肠梗阻。

(5)短期内(24h)出现腹腔大量积液,亦是绞窄性肠梗阻的一个间接表现。另一个间接表现是胃内充气扩大积液以及直肠内见到积液及积便征。临床症状表现明显而X线则无阳性征,此时应密切追踪观察,因为绞窄性肠梗阻的早期或闭袢内只有积液而无积气,都可以出现此种现象,此时不要轻易下“没有肠梗阻”的诊断。

[鉴别诊断]

需与单纯性小肠梗阻鉴别。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