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岐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08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竹岐乡地理位置

乡村概况竹岐乡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中南部,闽江南岸,东接闽侯上街镇,西邻闽侯鸿尾乡,南与永泰县丹云、白云乡接壤,西北抵闽侯白沙镇唐举村,北与闽侯甘蔗镇、荆溪镇隔江相望。年平均气温19度 ,降雨量1300毫米。至2005年,全乡面积224.26平方公里,辖苏洋、春风、白龙、榕东、榕中、榕西、汶洲、山洋、竹岐、竹西、源格、火炬、半岭、南洋、罗洋、叶洋、前山、蒲洋、溪南、里洋、天台、春光等22个行政村,210个自然村,8359户,人口29189人,劳动力1.2万人。乡政府驻竹岐村。[1]

竹岐乡所辖村(居)委会名称表[2]

村(居)委会

驻 地

村民小组(个)

村(居)委会

驻 地

村民小组(个)

竹歧

竹歧

6

半岭

里上塅

13

苏洋

下荷洋

6

南洋

洋尾

18

白龙

白龙

9

罗洋

过村

26

春风

高何

9

叶洋

洋尾厝

8

榕东

榕东

19

前山

狮岩头

9

榕中

榕中

21

蒲洋

蒲洋

8

榕西

榕西

17

溪南

新厝

7

汶洲

汶洲

8

里洋

洋里

4

竹西

竹西

24

天台

老头

10

源格

源格

12

春光

大洋里

16

火炬

下头坡

18

山洋

山洋

15

历史沿革竹岐旧作“竹崎”。宋属西孝悌乡的齐礼里、东孝悌乡的驯翚里。元、明、清时分属十四都、十六都、十七都。清末废都建区为竹岐区。民国29年为竹岐乡,属第四区。民国37年属甘蔗区。1949年9月属第七区,12月与白沙、穆源等合为第十区。1958年5月单独设竹岐乡,以乡驻地竹岐村为名。9月成立竹岐人民公社。1962年10月恢复区建制,为竹岐区。1964年9月再撤区为社,1984年7月撤销公社为乡建制。[2]

农业生产1994年,粮食产量达13280吨,年提供商品粮1500吨。发展常年蔬菜2133亩和反季节蔬菜500亩,年产量9911吨,年收入550万元。香菇产量达104吨,蘑菇年产量1139吨,产品销往国外。1996年,粮食产量达14110吨,比1995年增产415吨。完成1.89万亩基本农田保护区划定工作。发展蔬菜2638亩。1999年,粮食生产量达15116吨,达历史最多水平。全乡发展蔬菜2838亩,产量25015吨。创办榕岸蔬菜基地科研场,建立高山反季节蔬菜基地200亩。2000年,全面落实第二轮土地延包发证和清理整顿农村合作基金会工作。完成东岛千亩果林场的嫁接和改造工作,全乡橄榄种植面积达3000多亩。森林防火工作成效显著,被评为福州市护林联防先进单位。2002年,全乡种植优质稻13500亩,名特优果橄榄、龙眼等1000亩。2004年,福州市榕岸千亩蔬菜基地被省农业厅、省绿色办授予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005年,优质稻面积达91%以上。发展1500亩,花卉300亩。发展蘑菇600万平方尺,涉及800户2000多人,产量、销量占全县60%。

工业发展1994年,全乡工厂120家,涉及珠宝、鞋业、玩具、工艺等,从业人员2797人,工业总产值4705万元。1996年,工业总产值9961万元。1999年,工业总产值22300万元,比1996年增长95% 。2002年,内资企业63家,外资企业5家,工业总产值 28300万元,比1999年增长28.1%。其中规模(500万元)以上工业达4家,产值2524 万元。2005年,内资企业410家,外资企业5家,工业总产值 36224 万元,比2002年增长28%。其中,年产值200万元以上106家。规模(500万元)以上工业9家,产值8349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1994年,新建竹岐中学教学楼,教育“六项督导”工作达到省优标准。设立竹岐、榕岸2个卫生院。开通有线电视600多户。1996年,投资100多万元,完成闽江防洪堤竹岐段三期加固工程。改建村级公路30公里,除天台村部分自然村外,全乡自然村基本通过。投入155万元,开通山区程控电话80多部。1999年,铺设白龙、榕西、火炬、榕东四个行政村主干道水泥路面10公里。开通了除山洋村外山区各村程控电话1000多部,其中罗洋村普及率达85%。完成沿江9个村的有线电视联网,在山区电视重点村安装电视卫星差转台8座。2002年,铺设竹岐至永泰公路竹岐段水泥路8公里,铺设苏洋至榕东、火炬、半岭、南洋等村主干道水泥路20公里。建立竹岐通讯基站,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电话。完成火炬、竹西村闭路电视联网,全乡闭路电视覆盖率达55%,完成竹岐、榕西村改厕工程和18个村电网改造工程。2005年,投资1000多万元,铺设县乡村水泥路30.2公里,113县道全线贯通,实现村村通公路。[1]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