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山镇
鼓山镇地处福州东大门,面积50平方公里,位于著名的鼓山风景区之麓,西距市中心5公里,东与马尾开发区毗邻,北靠鼓岭避暑山庄,南临闽江,104国道和福马铁路穿镇而过。辖1个省级开发区和鼓山新区及23个行政村、12个社区居委会,人口15万。鼓山镇是福建省传统工艺美术品的重要产地,寿山石雕、根雕、木雕等产品具有独特的民族气息和浓郁的地方色彩,特别是寿山石雕刻艺术更是源远流长,涌现出郭功森、郭懋介、林亨云、冯久和、林发述等国家级和省级工艺美术大师、特级名艺人。
鼓山镇于1993年被评为国家级星火技术密集区,1994年被评为全国乡镇企业示范区,1996年名列全省百强乡镇第4名,1998年跃升为第1名;2000年位居全国百强乡镇第五位,被评为“福州市经济强镇”、“福州市第九届文明村镇”;2001年被评为“福州市一流经济强镇”,2002年被评为“福州市超一流经济强镇”。2003年,在全省50强经济强镇中排名第三。2004年通过市级文明乡镇考核验收,被评为全省妇联系统先进集体。2002-2006年连续四年被评为福州市超一流经济强镇,2006年名列全省百强乡镇第七名。
截止2007年上半年,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79.5亿元,比增10%;规模工业总产值完成47.01亿元,比增14.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9.49亿元,比增80.4%;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8.24亿元,比增49%;内资投资完成5.045亿元,比增77.4%;外经三项指标:新批合同外资完成888.6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完成1727万美元,比增56%;自营出口完成34975万美元,比增55%;财政总收入完成12883万元,比增27.6%。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4358万元,比增18.9%。 近年来,鼓山镇坚持工业强镇战略,做大做强福兴投资区。盘活土地存量,整合闲置土地500亩、闲置厂房3万平方米,拓展了福兴投资区延伸区土地面积300亩。大力培育规模经济,提升规模经济档次,壮大产业集群,形成了“光电高科技产业”、“灯光照明产业”、“电子产业”、“制鞋产业”、“玩具产业”、“塑胶产业”、“机械制造业”、“纺织服装制造产业”等产业集群,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抬商引资力度,坚持中介招商、网络招商、上门直销式招商,重点做好以商引商、二次招商,共引进内外资项目20项,新增投资总额5500万美元;同时大力推进福州软件园三期建设,形成新的产业集群。加快乐第三产业发展步伐,构建条三产业发展新格局。以培育第三产业为亮点,不断垒大商贸业,以前横路、招贤路、福光路、远洋路为辐射中心,引进开发沃尔玛大型超市和商业步行街项目,规划寿山石大观园以及专卖店、大卖场建设,促进综合性商贸市场的形成。不断壮大现代物流业,对全镇50多家仓储运输企业进行整合,以盛辉、宏捷物流为龙头,规范、整合辖区内的物流业,提升物流业的档次和规模,建立起工贸、运输、仓储、连锁、配送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产业链。以鼓山新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房地产业。新区共引进房地产项目24个,建筑面积达230万平方米,已竣工18个。新区房地产业的发展,带动了鼓山地区建筑建材业、装修业、商贸业、服务业的发展,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促进了鼓山区域经济的繁荣。 经济的稳步发展有力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重视弘扬民族文化,挖掘民间文化艺术,成功承办了第二届寿山石雕刻艺术“十大新秀”评比;加强对腰鼓队等民间文艺队伍的扶持,使其不断活跃在基层文化阵地。加强社区建设,组织开展文体、法律、卫生、环保、科技、教育“六进社区”活动。以人为本,大力实施教育兴镇战略,发挥国家星火密集示范区辐射作用,组织申报省、市级科技项目13项,闽东本田、福州钜全、华科光电等公司被省科委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建立2个科技示范村、3个科普示范村(社区)、4个科技示范厂和20个科技、科普示范大户及5个个社区科普工作站。加强计划生育规范管理,计生各项指标均达到“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区”的要求,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千分之十以内,12个村通过了一流村计生协会验收。提高教育质量,完成了鼓山中学校舍一期改建和鼓山中心校图书馆一期建设。
鼓山镇,位于福州市东郊,以境内“石鼓名山”而名,福建省十强乡镇之一。东邻马尾区,西连福州市区和台江镇,南临闽江,北界鼓岭乡。面积55平方公里,辖28个村委会、141个村民小组,人口5.9万(含驻区单位、机关、新村人口),其中农业人口3.9万,劳力1.9万人,耕地7300亩。该镇从北往东,群山蜿蜒起伏,形成半环屏障,最高峰是屴崱(俗称大顶峰),海拔919.1米。整个地势东北高,西南和中部低。境内河浦纵横,水源充沛,主要溪流有磨溪、鳝溪、福兴河、凤坂河和浦东河。在镇的南端、闽江北侧,有一块较大的洲地,名为鳌峰洲。
唐代,该镇分属于闽县双桂乡、凤池乡、灵芝乡。宋、元、明、清各代分属闽县凤池西乡、凤池东乡和晋安西乡。清末分属闽县东三区(东山区)的归善里、瑞圣里、双溪里和鼓山里。民国时属闽侯(林森)县二区(闽安镇区)的松鼓乡(前期为松亭乡、鼓麓乡)和双岳乡(前期为双峰乡、岳峰乡)。1949年12月,划归福州市管辖,设立鼓山区。1955年5月鼓山区被撤销后,原所辖各乡先后由郊区行政办事处和福州市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1958年成立鼓山人民公社(1959年7月之前,称为福州市郊人民公社鼓山分社)。1960年3月,复置鼓山区。1969年11月,鼓山区改称鼓山人民公社。1970年2月,鼓山公社并入赤卫(台江)公社,划归赤卫(台江)区。1973年10月,从赤卫公社析出,又与东风(鼓岭)公社合并为新的东风公社。1975年3月,原东风(鼓岭)公社划出后,又恢复鼓山公社。同年5月,划归郊区。1984年9月撤社建乡,1992年9月撤乡建镇。镇人民政府设在前屿村。
该镇境内公路纵横,福马公路和福马铁路横贯全镇,西北部有福州火车货站,南端沿江有魁岐和鳌峰洲码头,交通便捷,运输流畅。
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鼓山镇摆脱传统农业生产格局,在发展蔬菜等副食品生产的同时,大力兴办乡镇企业,使经济得到全面发展。该镇现拥有全省最大规范化的蔬菜副食品生产基地、全省最大的村级科技综合型副食品生产基地和全省人均上市猪禽最多的畜牧村。现全镇年上市蔬菜29096吨,生猪92527头,家禽862898只,蛋品905吨,牛奶1616吨,水产品1000吨,水果90吨,为城市副食品供应作出贡献。
该镇坚持走“科技兴区”之路,成效卓著,1987年被列为省、市、区科技示范乡镇,1993年11月又被国家科委命名为“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
1990年8月,经市人民政府批准创建2.66平方公里的鼓山福兴投资区(为民办投资区,规划面积5.5平方公里),区内兴建大小工程150多项,建成“水、电、气、讯、路、排水、排污”七通的基础配套设施,还建成20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和4座生产、生活服务大楼。现已引进项目204个,其中外资项目159个,内资企业45个;已投产企业110个。1994年创产值19亿多元,出口交货值14亿元。现全镇拥有镇办企业47家,村办企业241家,个体、联合体企业2300多家,三资企业120多家。
1978年该镇农村社会总产值仅有1327万元,1986年创亿元,1988年跨双亿元,1991年超4亿,1992年破9亿。1994年跃到29.3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26.1亿元,出口交货总值18.9亿元,成为本省明星乡镇,达到小康镇的标准,人民生活从温饱型迈入小康型。1994年全镇劳力人均收入达4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130元,人均储蓄额达2093元,人均居住面积达23平方米以上,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话12台,电视机已普及各户。全镇实行农民退休制度,镇发每人每月退休金50元;另有村发的,有的高达100元以上。
该镇辖区内现有大学1所,中等专业学校2所,中学2所,小学15所,幼儿园28所,老人馆35所。同时,还拥有科技文化培训中心1所;卫生院、站22所。省肿瘤医院和郊区医院等均设于镇内。
该镇传统工艺品“三雕”——寿山石雕、象牙雕、软木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名闻遐迩;马兰草编,花色品种丰富多彩,在国内外市场一领风骚;后屿的“线面”,横屿的“三刀”(厨刀、剪刀、刨刀)等,独具风格。
该镇风景名胜极佳,文物古迹较多。本省著名的鼓山风景区位于镇的东部,有1000多年历史的涌泉寺坐落其间。该寺建筑规模宏伟,布局精巧,现有大小殿堂25座,仍保持明、清两代的建筑风格。鼓山风景区以涌泉寺为中心,约有160多个景点,还有自宋以来历代摩崖石刻549段,尤以灵源洞最为集中,琳琅满目,堪称“书法艺术的宝库”。涌泉寺四周摩崖石刻和寺门前的一对宋代千佛陶塔均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外,镇内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有位于樟林村的鳝溪摩崖石刻和魁岐村闽江边的古炮台。被列为郊区政府文物保护单位的有:横屿村古井群(计有10口宋代古井),红光(浦东)村宋代古石桥,远东村的凤洋将军庙和东山村的圣泉寺大殿等。
鼓山镇地灵人杰,名人辈出。宋代的许将是嘉祐八年(1063年)状元,绍圣元年(1094年)召为吏部尚书,迁尚书左丞。他的儿子许份于崇宁二年(1103年)登进士甲科,授秘书省校书郎,后又兼国史编修等。明代,有许将的后代许天锡,是弘治二年(1489年)的举人,弘治六年又登进士第,官至吏部给事中(谏官),他极言直谏,终为“忠谏”而死。在近现代,有革命烈士叶凯、王则炎、陈定波、林克俊等,他们都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贡献;有福州寿山石刻名艺人林元珠、林寿煁等人;还有医务界极负盛名的福州中医外科医生肖治安(横屿村人),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誉满福州地区各市、县。
该镇还是福州革命发祥地之一。早在民国16年(1927年)3月,中共福州地委曾在后屿和前屿村建立鼓山(农民协会)党支部,开展农民运动。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在该地活动比较频繁。1949年前,魁岐、远洋等村,曾是中共地下组织活动的基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鼓山又是福州市土地改革和农村互助合作运动的示范区。50年代全国农业劳动模范郑依牳,并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