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车日

无车日首届“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将于2007年9月16日至9月22日开展,活动主题为“绿色交通与健康”。据悉,活动期间,北京、上海、青岛等已签署承诺书的一百零八个城市的政府领导将带头“拒绝”小汽车,采用并鼓励民众也采用步行、自行车、公共汽车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
无车日活动将是整个公共交通周活动的高潮。9月22日7点至19点之间,上述城市将划定一个或数个有影响的区域(道路)作为无小汽车区,这些区域只对行人、自行车、公共汽车、出租车和其他公共交通开放。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31日在此间“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很多城市为了解决小汽车带来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盲目修桥、扩路,挤占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希望通过公共交通周和无车日活动,有效制止城市决策者盲目压缩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的错误,并进一步推进城市交通领域的节能减排,改善城市环境。
无车日活动源于法国巴黎。1998年9月22日,法国35个城市的民众自发在这一天里弃用私家车。目前,无车日活动已经成为一项世界性环保运动。2001年,成都成为中国首个、亚洲第二个举办无车日活动的城市。
“世界无车日”活动最早起源1998年的法国。法国绿党领导人、时任法国国土整治和环境部长的多米尼克•瓦内夫人倡议开展一项“今天我在城里不开车”活动,得到首都巴黎和其他34个外省城市的响应。当年9月22日,法国35个城市的市民自愿弃用私家车,使这一天成为“市内无汽车日”。随后,欧洲其他国家及北美、南美和亚洲不少城市竞相效仿,使9月22日成了“欧洲无车日”、“国际无车日”,至今,国际上已有超过1000个城市开展过“无车日”活动
世界无车日的起源当许多欧洲城市面临着由于汽车造成的空气和噪声污染日益严重的状况时,1998年9月22日,法国一些年轻人最先提出“In Town,Without My Car!(在城市里没有我的车)”的口号,希望平日被汽车充斥的城市能获得片刻的清净。
这个主张也得到都市居民的热
烈支持,成为全国性的运动。法国绿党领导人、时任法国国土整治和环境部长的多米尼克·瓦内夫人倡议开展一项“今天我在城里不开车”活动,得到首都巴黎和其他34个外省城市的响应。当年9月22日,法国35个城市的市民自愿弃用私家车,使这一天成为“市内无汽车日”。在9月22日这一天,有些城镇限制汽车进入,只允许公共交通、无污染交通工具、自行车和行人进城。这个让城市得到片刻喘息的运动很快席卷了欧洲。
一年后, 1999年9月22日,66个法国城市和92个意大利城市参加了第一届“无车日”活动。2000年2月,法国首创的无车日倡议被纳入欧盟的环保政策框架内。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欧盟的14个成员国和其他12个欧洲国家决定加入欧洲无车日运动。截至目前,据不完全统计,已有37个国家的近1500个城镇参与其中。现在越来越多亚洲和南美洲国家的城市也开始推广这项活动。
刚刚步入“汽车社会”的中国也很快“引进”了无车日活动,2001年,成都成为中国第一个举办无车日活动的城市;2002年,台北也将无车日选在了9月22日。北京、上海、武汉等众多城市也开始开展“无车日”的宣传。
108个城市参加无车日活动“城市应该是人的城市,而不是车的城市。”根据建设部计划,9月16日至22日,全国将迎来首个“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目前已有北京、天津、上海等108个城市承诺参加活动。活动期间,参加城市将以各种方式鼓励市民利用公交、自行车或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22日的“无车日”活动将是整个公共交通周的高潮,当天7时至19时,各城市都将划定一个或数个有影响的区域作为无小汽车区,也可将全市范围作为无小汽车区域,只对行人、自行车或公交车辆开放。
中国2008年无车日全世界已有2000多个城镇在9月22日举办过“无车日活动”。我国在2007年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周及无车日活动期间,有110个城市开展了“无车日活动”。“无车日”成为展现现代交通文明理念、推行合理的交通解决方案、表明政府发展绿色交通的态度和决心、展示和校验城市交通政策措施实施效果的重要机会。
在中国城市开展无车日活动,主要目的是倡导绿色交通,促进能源节约和减少污染;鼓励政府采取行动改善非机动车和步行出行环境,完善公交服务;提高公众对使用小汽车出行带来环境问题和交通拥堵的认识,鼓励绿色出行;促进城市交通科学、和谐和可持续发展。
随着29届奥运会的成功落幕,北京用实际行动兑现了“绿色奥运”的承诺,让市民享受了久违的畅通和洁净的天空。实行单双号交通限行并封存部分公车后,北京市每天有100多万辆车被禁止上路,减少小汽车出行无疑是城市交通状况改善和污染控制的最有效措施,也为我国城市重新思考交通发展模式做了最好的试验。
实施交通需求管理政策,持续增加步行区、自行车道和公交专用道,鼓励采用公共交通、自行车和步行等绿色交通方式出行,正成为全球可持续交通发展的选择。
依赖小汽车交通的社会就意味着是一个依赖石油燃料的社会。现代社会的交通服务已成为耗能的主要领域。我国交通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的20%~30%,已日益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而我国石油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1%。随着私人汽车拥有量以年均20%的幅度增长,交通耗能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对资源环境的影响日益显现,并逐步对经济安全和国家安全产生威胁。
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正处于城镇化和机动化快速发展阶段的中国,面对日趋严重的交通拥堵、急剧上升的交通能耗、日益加剧的交通污染、居高不下的交通事故死亡率以及由此伴随而来的经济损失和城市发展活力的丧失,必须选择兼顾经济、社会和环境三方面要求,有助于节能减排、集约节约用地的可持续交通发展模式。让“无车日”给城市一个机会!
无车日有望减排3000吨废气建设部提供的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城镇人口已经达到5.77亿,机动车保有量已经超过5300万辆,私人汽车数量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增长,交通能耗已经占全社会总能耗的20%。而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仅为10.6平方米,远低于国外15到20平方米的人均水平。搭乘公交出行的比例也只有20%左右,交通拥挤现象严重。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表示,据测算,开展“无车日”一天,可节省燃油3300万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3000吨,并有数百人免受交通事故伤害。希望未来市民通过公交出行的比例能达到50%。(记者 王娟)
北京公共交通周活动计划●16日“主题宣传日”市领导将乘坐公共交通,公交、地铁的车站和车辆上将张贴宣传材料,在二环、三环、两广路、平安大街上将选择场站、路口设宣传站
●17日“文明乘车日”号召文明乘车、排队上下车。组织文明乘车监督员维护重点公交站点和地铁站点乘车秩序,排队上下车
●18日“快捷公交日”密云、怀柔、顺义、平谷新开4条郊区快速公交线
●19日“绿色公交日”新增、更新符合欧Ⅲ、欧Ⅳ排放标准的公交车辆投入使用
●20日“新线开通日”举行地铁5号线开通试运营仪式。新开、调整15条公交线路,方便小区居民出行
●21日“文明服务日”志愿者到公交、地铁车站开展志愿服务,为乘客提供咨询、指路服务
●22日“无车日”划定天桥至珠市口、王府井至八面槽从7时至19时为无小汽车区域,只允许公共交通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