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莲乡

简介上莲乡位于闽清县西南部,与永泰、尤溪两县交界,与池园、省璜两镇相邻。是2005年完成撤并的新乡镇(撤原后佳、佳头乡并入上莲乡),2009年,全境面积126平方公里,下辖18个行政村。截止至2009年,人口1.3万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壤肥沃,物产富饶,竹木、水果、水电、电瓷是上莲的四大优势。全乡拥有林地11.6万亩,毛竹2.5万亩,水果12万亩,拥有中小型水电站21座,总装机容量1.05万千瓦,年发电量3000万度;拥有中小电瓷企业26家,年产值3300多万元,享有“毛竹之乡”、“雪柑之乡”、“水电之乡”的美誉。[1]
沿革1959年属池园公社。
1960年改佳头农场。
1964年析设后佳公社。
1984年改乡。
1997年,面积45.9平方千米,人口0.4万。
2004年,撤销后佳乡并入上莲乡。[2]
农业农业结构调整加快。D优68、汕优多系一号等优质稻面积占中晚稻面积的98%以上,基本实现传统中晚稻品种更新换代。依靠丰达、绿鑫、丰阳三大农场示范辐射作用,实施优质种苗、科技服务、品牌包装“三大”工程,引进推广新种植台湾红心葡萄柚、摩天岭甜柿、塔洛科血橙等名特优水果800多亩,改造低产果园750亩,水果产量达到5466吨。丰达生态休闲农业大观园已初具规模,基础设施正不断完善,可接待较大规模的游客。积极向上级旅游部门争取“乡村游”项目,带动全乡观光农业的发展。大田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蕉芋、反季节蔬菜、高山养羊、养兔等种养殖项目在数量、规模、效益上得到较大的提高。建立了田溪、石漏、下丰、佳头、樟里、林中6个村2000亩毛竹垦复集中经营示范点。佳头蔓地亚红豆杉种植基地已初具规模,种植500亩,30万株红豆杉。[1]
工业工业企业蓬勃发展。实施“工业强乡”战略,全乡规模最大的宝盛电瓷厂全面建成,杉利电瓷厂积极向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方向发展;清文电瓷厂从德化新引进瓷珠生产线,工艺瓷生产也实现零的突破,电瓷业向先进生产线和生产与装配于一体的综合性电瓷业发展。狠抓技改工作,提升电瓷产品的技术和档次,聘请技术人员,从事研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瓷专利产品,以推动全乡低压电瓷产品的升级换代,减少营销环节,提高企业效益,实现工业企业快速发展。恒利等五家竹制品加工厂生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带动了毛竹生产和加工业的发展。[1]
荣誉2002年被县委评为全县“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活动先进集体。
2002年荣获全县经济工作“六赛六比”第三组第一名。
2005年被县委县政府评为2003—2004年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优秀单位。
2006年被福州市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
2006年被县政府评为全县交通工作先进单位。
2006年荣获全县经济工作“六赛六比”第三组第一名。[1]
辖地管辖有行政村(18个):溪坪、新村、上莲、莲埔、上寨、田溪、上丰、下丰、石漏、福里、林中、街中、佳洋、后佳、卑溪、樟里、大墘、顶洋。[1]
社会事业农村公路建设取得历史性新突破,田溪、大墘、石漏三条通村水泥路顺利实现竣工通车。溪坪中桥建设已基本完成。这些有利地改善了通村公路落后的交通面貌,方便了群众出行。教育设施不断完善,对中心校旧办公楼进行拆除新建。成功邀请旅马乡亲回乡参加中心幼儿园落成剪彩仪式,争取华侨捐资新建中小学试验室、宿舍楼等基础设施。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中、小学校分别获得同类校教学综合评估第一名。卫生医疗条件得到改善,新建了田溪等4个村卫生所,实现了村村有卫生所的目标。紧紧围绕“五个一”的目标,认真抓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编制了《上莲乡2006—2010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纲要》,大力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成农村改厕20户,建成户用沼气池23口,实施“六千”水利工程建设,建成8个山地蓄水池和6个行政村饮水工程建设。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人居环境更加优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