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后国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备后国

备后国(びんご)(Bin-go):日本古代的令制国之一,属山阳道,俗称备后。石高约18.6万石(庆长时)。现在之广岛县东部。古吉备国之一部。大化革新后分为三国(备前、中、后)。废藩置县后本并入冈山县,明治九年改编入广岛县东部。

特点:农业和渔业比较发达,经济力高。但村上水军对此虎视眈眈。

分郡:安那、深津、神石、奴可、沼隈、品治、苇田、甲奴、三上、惠苏、御调、世罗、三溪、三次

主要特产名物:茶、箭竹、备后表、酱油、酒

代表风土:鞆之浦、阿伏兔观音、因岛、尾道、鹤冈八幡神社神道行事、

备后国
备后国

主要势力:毛利氏

梗概:[1]面朝备后滩的山阳道之国。东西分别是备中和安芸,北面是伯耆、出云、石见三国,国内多山地。南朝濑户内海,海上散布着横岛、田岛、走岛等海岛。曾经是吉备国的一部分,后吉备国西部的时二郡分离出来形成了备后国。后又增加了两郡,分成了南七郡和北七郡。北部是中国山地南方吉备高原的中心地带,少平原,多山地。只有南方的芦田川流域有一部分平原,河口部分形成了福山平原,一直延伸到了濑户内海。因为上述地形,所以南方农业发达,经济也相对发达。备后滩沿岸有很多岛屿,海上交通和渔业也很发达。特别是尾道和鞆两个港口,是濑户内海沿岸的重要港口,也带动了本地制盐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北部山地地区的林业和矿业也有一定基础,是相对重要的产业。除了海面以外,该国三方都被山地所包围。但处于山阳道的中间位置,处于交通中心地区。备后滩偏西便是三岛水军之一的因岛水军基地,海上力量不容忽视。

应仁之乱后,守护山名氏权力急速衰退,该地逐渐被尼子家所占据。后分别从属于大内和尼子的国人众们相互对立。但在1551年,大内义隆因重臣陶晴贤反叛而被迫自杀,毛利氏趁机扩大势力,与尼子家对立。1554年,毛利家势力占有了绝大部分备后,成为了中国西半部分六国国主。除了备后藤井氏曾经被大友家煽动叛乱外,备后一直作为毛利家的领国而安稳存在。但在关原战后,作为西军总大将的毛利辉元被削封,只剩下了周防和长门两国,备后被封给了福岛正则。而十九年后福岛氏被改易,备后北部和西南部被封给了浅野长晟,东南部被封给了水野胜成。

历代守护镰仓幕府

1184年-?:土肥实平1223年-?:长井时广 1264年-?:长井泰重 1286年-?:长井赖重 1320年-?:长井贞重室町幕府

1335年-1338年:朝山景连 1338年-1339年:仁木义长 1339年-1340年:石桥和义 1340年-1342年:细川赖春1342年-1349年:高师泰 1349年-1351年:细川赖春 1351年:上杉显能 1351年-1356年:岩松赖宥 1356年-1365年:细川赖有 1365年-1371年:涩川义行 1371年-1379年:今川贞世 1379年-1389年:山名时义1389年-1390年:山名义熙1390年-1392年:细川赖之1392年-1400年:细川赖长、细川基之1401年-1433年:山名时熙 1433年-1454年:山名持丰1454年-1462年:山名教丰 1462年-1476年:山名是丰 1476年-1487年:山名政丰 1489年-1497年:山名俊丰 1499年-1512年:山名致丰1512年-1528年:山名诚丰1552年-1561年:尼子晴久1562年-1563年:毛利隆元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