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亮
1、林亮(?—1726)字汉侯,福建漳浦人,清朝将领。少习骑射击刺。生长海滨,岛澳险夷,舟航利钝,靡不讲求。初授台湾水师把总,累迁澎湖协守备。朱一贵陷台湾,官吏渡澎湖,居民汹惧。将吏以孤岛难守,佥议撤归厦门,各遣家属登舟。亮按剑厉声曰:“朝廷疆土,尺寸不可弃!今锋刃未血,相率委去,纵避贼刃,能逃国法乎?请整兵配船,守御要害,贼至,决死战!战不捷,亮死,君等去未迟。”乃驰赴海口,申号令,驱将吏家属登岸,令敢言退厦门者斩。时粮绝饷匮,亮输赀买谷,碾米给军,制战攻器械,俟师至。提督施世骠、总兵蓝廷珍以亮忠勇,令当前锋,领舟师五百七十人抵鹿耳门。一贵党苏天威据炮台以拒,亮率六舰直进,发炮中敌,火起,毙贼无算。乘胜进攻安平镇,亮先登树帜,贼溃走。翌日,鏖战鲲身,驾舟横冲贼阵,复大败之。贼退至府城,世骠令亮分兵自西港仔暗度拊其背,廷珍以军继进,大战,贼死伤遍野,遂克府治。亮功最,迁台湾参将。
雍正元年,叙平台湾功,加都督同知,予一等阿达哈哈番世职。是年秋,入京,上深嘉之,擢水师副将,赐孔雀翎。二年,授台湾镇总兵。亮以台湾初被兵,加意抚绥,整水陆兵防。又招抚生番一百八社、男妇一万八百馀人。亮因番嗜色布、盐、糖,遣吏历各社赍赐之,因宣布德意,群番悦服。五年,移浙江定海,卒於官,赐祭葬。
2、在人们印象中,中国古代军中所使用的都是冷兵器,即用刀枪戟盾之类武器作战,不懂制造火器。其实清初我国就有研究制造炮舰和母子炮的兵器专家,他名叫林亮。
林亮,字汉臣,漳浦人。生于清顺治十八年(1661年),少时孤苦伶仃,长大后有雄心壮志,好结交贤才豪杰之士,讲求韬略。当时沿海动乱,战事频繁,他毅然投军,捍卫海疆。康照四十五年(1706年),他任台湾水师右营把总,由于熟识水师事务,几年后调升为澎湖协右营守备。康熙六十年(1721年),朱一贵起义于台湾,旬日间席卷全台,台湾岛上的文臣武将,纷纷逃抵澎湖,造成澎湖人心惶惶,士无斗志,准备撤退回厦门。半个月后,水师提督施世骠、南澳总兵蓝廷珍率领大军抵澎湖,风闻林亮胆识超群,就擢用为先锋。林亮率领六艘兵舰攻入台湾险隘鹿耳门,又乘胜攻占了安平镇。第二天鏖战鲲身,大获全胜。蓝廷珍大军赶到,连日四战四捷,把起义军镇压下去。七日内恢复全台。叙功论赏,林亮功居第一。
雍正元年(1723年)春,朝廷任命林亮为南澳镇左营游击,八月提升为台湾南路营参将,都未就职。他构思机巧,所研制的战舰以及母子弹都十分精巧。他还曾制造机械的鲁公车,不推自行。时正在潜心研究制造新型战舰。朝廷累计前功,加封他为都督同知。当年九月,雍正皇帝召见他,提升他为台湾水师副将,赐予孔雀翎、宝刀、貂皮、缎匹等物品,以及帑金二百两。年底他即接任蓝廷珍的职务为台湾总兵。
当时,台湾刚历战乱,满目疮痍,他立即着手抚恤黎民,恢复生产,使之能安居乐业。他还对山地番民进行招抚教化的工作。朝廷为此赏赐他万两白银,议叙晋升四级。他将赏银的一部分购买色布、漳烟、盐、糖等山地番民必需的物品,派官员到各番社分送,申明是朝廷的恩惠。其余赏银则悉数封存于府库备用,自己分文不取。雍正五年(1727年)林亮调任定海总兵,因积劳成疾,卒于任所,享年六十四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