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跳水队员


电影名:女跳水队员
导 演:刘国权
编 剧:耿耿
主 演:张克镜 曾绍美 王应辅 黎振德 郑德倩
上 映:1964年
地 区:中国大陆
颜 色:彩色
类 型:剧情片
制作公司:长春电影制片厂[中国]
故事梗概
广东湛江市中学生陈晓红,是一名业余体校的跳水运动员。17岁的陈晓红体质好,勇敢有毅力,过去曾当过业余体操运动员。她在王教练的教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进步很快。一年以后,陈晓红在全国少年级跳水比赛中,荣获女子少年级跳水冠军,达到了二级运动员的标准。陈晓红比赛归来后,逐渐产生骄傲情绪。同学们为帮助晓红,指出了她的缺点,而陈晓红却认为大家是硬挑毛病。
后来,在王教练和张老师的帮助下,晓红认识了自己的错误。不久,业余体校调来了周宾教练,王教练提升为教导主任。周宾教练看中陈晓红是个有发展前途的运动员,想把她从二级运动员一下子提高到运动健将。
周教练产生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错误思想。他常常自夸:“我周宾不能跳水,我可以使千百个周宾飞上天。”在训练中,他不停地用冠军和荣誉在陈晓红思想上加码。晓红在周教练这种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思想的影响下,也盲目地急于当上运动健将,日夜苦练跳水高难动作,结果影响了功课,而跳水也未能提高
。全国跳水比赛的日期临近了,陈晓红既着急又苦恼。体校王主任发现后,立即召开教练会议,讨论并修改了周宾为参加全国跳水比赛安排的教练计划,同时批评了周宾的侥幸心理。几天以后,全国跳水锦标赛在广州举行,周宾带领湛江代表队前来参加比赛。在比赛中,周宾没有采纳教练会议共同讨论修改的计划,仍然让陈晓红按原计划跳水。
但因晓红的5311高难动作训练基础较差,加上信心不足,结果得了零分,这次失败对晓红的打击很大。比赛归来,陈晓红虽然加强了高难度动作的基本功训练,但由于上次比赛的失败造成她心理上的压力,始终突不破5311高难动作关。因此,能否突破高难动作,不仅是对陈晓红的基本功的考验,同时更重要的是对她思想上的考验,看她是否有坚强的毅力,冲破失败对自己心理上的威胁。面对一次次的失败,陈晓红有些灰心,而妈妈、老师、同学对她都非常关心。
一天,晓红读了雷锋日记“斗争最艰苦的时候,也就是胜利即将到来的时候,也是最容易动摇的时候……这是考验的关口”,这些警句使晓红深受启发。在一次野游中,陈晓红看见一个小孩落水。
她不顾个人安危,从十几米高的悬崖跳下,无意中跳了一个5311高难动作,救出了落水的小孩。在那一瞬间,晓红忘记了个人荣誉,忘记了失败给予她的威胁,崇高思想促使她突破了高难动作大关。
此事对周教练的教育很大,使他懂得必须用正确的思想教育下一代,才能培养出共产主义接班人。
拍摄场地:赤坎游泳场广东湛江市赤坎(区)游泳场始建于1943年,当时赤坎区尚属法国殖民租界(注:湛江旧称广州湾,于1899年成为法国殖民地(租借地),赤坎为广州湾租借地一部分)。由于赤坎港湾水碧波平,海水直抵鸭乸港及今天海北路一带,于是有位在国外见过洋人跳水玩艺的归国侨商便在海滩处搭建起可供游泳休息的遮阳木棚,并在海边挖池建跳水台,据考证这是我国最早的跳水台之一。人们将这供游泳歇息的木棚称为“游水棚”,沿习下来,便成为赤坎市民对扩建后的游泳场的习惯称呼了。
解放后,赤坎游泳场进行了多次扩建,尤其是1964年的大规模扩建以后,游泳场于1965年对外开放。场内建有大型的训练池、比赛池、5米深跳水池、初级池和儿童池等,其中四层十米跳台的弧形造型,当时是富有前卫艺术风格和现代特色的建筑,如此规模的跳台,当时在国内也仅于北京、上海等城市才共有四座。在60年代末围筑军民大堤之前,海水直达泳场外,每天两潮汐,都为游泳场自动更换新鲜的海水,因而游泳池的水质长年清澈澄碧,甚至偶有小鱼群乘换水之机溜入池中,人鱼相伴,各得其乐。
1963年,我国运动员参加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女跳水队获得了优异的成绩,其中两位获奖的女跳水运动员郑观志与黄秀妮是湛江人(郑观志日后成为了劳丽诗的跳水教练)。后来某电影制片厂便以她们为原型,以湛江市风景区和赤坎游泳场等处为背景拍摄了我国著名的电影《女跳水队员》,影片中将地名改为“湛川市”。而影片在全国各地放映后,引起了极大反响,不少人纷纷前来位于赤坎游泳场的湛江业余体校,要求报名参加跳水训练,此事一时被传为佳话。
赤坎游泳场不但历史悠久、设施完备,而位于场内的业余体校更是人才辈出,曾先后为国家、省和各大军区输送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游泳、水球、跳水运动员与教练员。被国家体委授予“新中国体育开拓者”称号的卢森堡,从1954年开始任赤坎游泳场场长,并兼任跳水、水球、游泳教练,先后培养出徐益明、郑观志、陈观贤、黄秀妮、温一静等一批杰出的水上运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