叔梁纥

叔梁纥(音(hé))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的生身父。
叔梁纥曾是公元前11世纪周代诸侯国——宋国(今河南商丘一带)君主的后代。后来,流亡到鲁国的昌平陬(音(zōu) )邑(今山东曲阜市邹城)。他人品出众,博学多才,兼会武功,且又是陬邑的大夫(古代高级官职)。
发妻施氏,二妾(一为伯尼之母,一为孔子之母颜征在),九女二子。
叔梁纥(音(hé))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创始人孔子的生身之父。他是公元前11世纪周代诸侯国——宋国君主的后代。后来,流亡到鲁国的昌平陬(音(zōu))邑(今山东省曲阜、邹城市附近)。他人品出众,博学多才,兼会武功,任陬邑大夫。其原配夫人施氏一连生了九个女儿,到了第十个孩子,才总算盼来一个儿子,取名孟皮。孟皮七岁时,爬树玩从树上摔了下来,后来成了瘸子。不久,孟皮的母亲也因孩子多,操劳过度,离开了人世。叔梁纥年过半百,中年丧妻,实在不幸。自己带着一帮孩子,又当爹又当妈,过着清苦的日子。
却说陬邑这个地方有一位叫颜父的老先生,也是品学兼优、闻名乡里、素负重望的长者。他膝下无子,却生了五个才貌出众的女儿。虽已到婚配年龄,可都未出嫁。原因是:颜老先生对嫁女十分开明。每当媒人上门说亲,他总是尊重女儿自己的选择。这样挑来挑去,竟一个也未选中。
叔梁纥对颜家五个女儿的才貌人品仰慕已久。尽管对她们苛刻的择婿条件也早有所知,但他对自己的威望、地位也很有信心,便不揣冒昧,亲自登门向颜老先生求婚。当他递上名帖后,颜老先生对叔梁纥的人品身份也早有所闻,暗想叔梁纥的祖宗代代都是积善之家,必有后福,所以预料他们家的子孙一定会兴旺,肯定会出大圣人。心下就决定要将女儿许配给叔梁纥。于是让到客厅热情接待。叔梁纥拜见之后,开门见山说明来意。“听说老先生膝下几位千金至今尚未婚配,我实在不自量,非常希望作老先生的门婿,但不知老先生和令媛是否嫌弃我呢?”老先生高兴的说“甚好,甚好!但有一句话,老夫的几个丫头择婿都要自己做主,待与女儿们商量后再回告。”叔梁纥自己也知道,有多少贵公子通过媒人登门,都没有被看中。自己一个年近花甲的老头子,不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吗?然而,未曾想到的是,却偏偏就有位颜家姑娘看中了他。
颜老先生对五个女儿说:你们姐妹对选婿格外讲究,已经谢绝了求亲的诸多媒人。今天叔梁纥亲自登门,虽然年纪大了些。可他是积善之家的后代,在陬邑这个地方人品出众,很有名气。女儿们得了这样的丈夫,也算是个好缘分,你们应仔细思量。老夫一如既往,对你们终身大事决不干涉。只是行与不行,过几天要给人家一个明确的回话。
几天过去了,四个姐妹都没有回声。惟独老先生最心爱的小女儿征在,一天晚上来到父亲面前,落落大方地说自己愿意嫁给叔梁纥。原来四个姐姐平日对叔梁纥都不了解。正是这位五姑娘素有心计,了解叔梁纥的为人。不然她怎愿嫁给一个比自己年龄大近三十岁的人呢?五姑娘征在虽然容貌一般,但为人善良,知书达礼,聪明伶俐。没过几天,叔梁纥终于等来了好消息。他欢天喜地的立即派人去颜家下聘礼。筹办喜事,很快就把征在迎娶到家。这就是后来生下了中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的生身母亲。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母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梁纥先娶妻施氏,生女,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纥已66岁,颜征在还不到20岁。据《史记》记载,孔子并非婚生子。他母亲生他时只有18岁,而父亲已经70岁了。孔父在孔子三岁时去世,从此他跟随母亲过上了贫穷的生活。孔子曾作过各种各样的工作:牧牛羊、记账的以及图书管理员。22岁时,孔子的母亲去世,他服了三年丧。
当时宋国不大,邹邑亦小,或受兄孔父嘉连累,数代平庸无史料记载,而木金父奔鲁〈另有防叔奔鲁说〉传至叔梁纥为鲁国有名的大力士,襄公十年〈公元前564年〉,叔梁纥随军讨伐逼阳(今枣庄市南)城,逼阳虽附庸小国,长于诡计,大开城门,诸侯军进城半数,逼阳人猛放高悬的闸门,欲将诸侯军关在内外城的夹道里各个击灭.这时叔梁纥冲上前,双手托起城门,全军撤出,而立功,襄公十七年,叔梁纥与大夫臧孙纪同守防邑,被齐军团团围困,众寡悬殊,动弹不得,一天夜里,叔梁纥侦察好敌情,挑选精壮三百,披坚执锐,乘间突围,将臧孙纪送出重围,后神不知鬼不觉重返防邑,因有勇有谋,受鲁君封为大夫,封邹邑(曲阜东南昌平乡),为他的采食地,正考父的后裔开始在鲁国显赫,
叔梁纥原配施氏夫人,连生九女,妾生一男,取名孟皮(字伯尼),但孟皮自幼患足疾,纥忧心后继无嗣,于是将同宗侄儿邹曼父承祧为嗣子,接到邹邑官宅与孟皮同居,叔梁纥64岁时告老还乡,续娶颜氏而生仲尼,即孔子。曼父亦为邹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