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南八宝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文山州广南县的八宝米,在历史上被列为“贡米”,封为“皇粮”,“每岁贡百担,专送京都”。

八宝位于广南县境内,自古有“小桂林”之称,山清水秀,风光绮丽,鱼肥米好。此地,有万亩良田栽种八宝水稻,其中,以坡岘、坝尾、同伯、安乐等地的2000亩田产的八宝米最为优秀。产区海拔1131米,年均降雨量1100毫米,年均日照1865小时,年平均气温16.5℃,全年无霜期330~340天,平均相对湿度70~80%,冬无严寨,夏无酷暑,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十分宜于农作物生长。水田土壤肥沃,略带灰黑色。1979年经农科所取土化验证实,这些水田的泥土含有机质3.3136%,氮0.1789%,磷0.1257%,钾1.2578%,酸碱度(PH值)为7.6,速效磷0.548,速效钾0.572,碱解氮10.4881,氮碳比为10:8。

特殊的环境培育了八宝稻特异的生态现象,使外地无法引种。历朝历代,不知有多少人曾引种过八宝米,但都没有成功。八宝米为何不能引种,时至今日仍然是一个谜。

八宝稻属籼型稻。株高120~154厘米,穗长22~24厘米,穗粒平均78.6粒。谷粒长0.7厘米,宽0.3厘米,每千粒重25克。谷壳呈淡黄色,颗粒包满,易脱粒。亩产200~400公斤。生长期为180天。单株分蘖10~20株。空秕率5~10%,出米率70~72%,出饭率230~240%,饭粒软糯,味香可口。惊蛰送肥,清明育秧,立夏始栽,10月秋收,与一般水稻栽种无异。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