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泥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词语解释【名称】:淤泥

【拼音】:yū ní

【解释】:(1) [mud;silt]∶河湖池塘里底部的泥沙

出淤泥而不染。——宋· 周敦颐《爱莲说》

(2) [ooze;slurry]∶参见“软泥”

词语出处

犹污泥。 南朝·梁武帝《净业赋》:“淤泥不能污其体,重昏不能覆其真。” 唐·方干《东山瀑布》诗:“不缘真宰能开决,应向前山杂淤泥。” 宋·周敦颐《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魏传统《长征诗草·过阿西草原》:“脚踏水草地,淤泥软绵绵。”

地质·土壤mud

指的是在静水和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含有机质的细粒土。其天然含水量大于液限,天然孔隙比大于1.5。当天然孔隙比小于1.5而大于1.0时,称淤泥质土。

sludge

又称淤渣。淤浆(由固体颗粒分散在液体中形成的黏稠悬浮液)中悬浮的固体颗粒沉淀淤积而形成的含少量液体的固液混合物,形如软泥、烂泥或泥泞。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