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语种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定义:

小语种,顾名思义就是相对英语这些应用面很广用者甚众的外语而言,只在少数国家应用的外语语种。正是由于应用面窄、小语种的专业外语人才一直也是小范围的由少数几个学校进行,也就是名副其实的“小”了。

对小语种的定义一般有两种。一种是指除联合国通用语种(英语、中文、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外的所有语种;而老百姓通常认为英语是通用语种,其它语种都是非通用语种,因此小语种的另一种定义就是指英语以外的其它语种。按第一种定义统计,目前中国各高校开设的小语种约有30种。

小语种专业在中国大约有以下:

西方:德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葡萄牙语、俄语、乌克兰语、瑞典语、捷克语、阿尔巴尼亚语、波兰语、塞尔维亚语等。

亚非:波斯语、泰语朝鲜语、越南语、阿拉伯语、日语、印地语马来语、缅甸语、僧迦罗语、豪萨语、斯瓦希里语等。

热潮原因:

据分析,小语种国家留学人数的剧增与其就业吃香密切相关。在北京,经常有重大的外事活动、体育赛事,如举办世界妇女大会、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每当此时,北大、北外等校的西班牙语学生便全体出动当志愿者,并被主办单位全部分配给来华的外国官员、重要人士当翻译,经受外事纪律、语言翻译能力的锻炼。而更多其他专业的大学生志愿者,尽管英语、日语成绩甚好,也只是在基层做―般事务性工作。

中国小语种人才库:

由国内小语种翻译人员发起成立的中国小语种人才库(idioma.cn)日前开通。中国小语种人才库是一个公益性数据库网站,它有两个功能:一是人才查询,即企业客户从数据库中查询小语种翻译人员的联络信息(姓名和邮箱);二是人才登记,即小语种翻译人员将自己的联络信息登记到数据库中;查询与登记均是免费的。建立中国小语种人才库的目的是帮助企业客户绕过中介机构,与小语种翻译人员直接联络,以便前者降低支出,后者增加收入,实现双赢。(摘自中国外语教育月刊)

关于小语种学习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对小语种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除了一些学校开办小语种课程外,社会上各类小语种学习班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小语种爱好者可以在学校和学习班学习小语种语言,也完全可以自学。自学可以借助电视、收音机以及网络。一些地方可以接收到小语种电视信号(比如,借助卫星电视),短波收音机是学习小语种语言的非常便利的手段,可以接受到很多小语种国家的广播。而网络则是学习小语种的极佳的武器,可以直接收看小语种国家的电视节目,收听那些小语种国家的广播。我国的国家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也有很多语言的对外广播。而且网上有海量的小语种学习资料。很多是英文与小语种对照的资料。而且最近视频技术的发展也给小语种学习提供了崭新的新途径。在王朝视频中搜索常见的小语种语言,几乎都可以找到视频教程。国内图书馆和书店也比以前更容易借阅到和买到各类小语种书籍和音像教材。

关于小语种的前途

由于需要何种小语种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发展,也取决于当地的文化氛围,特别是取决于当地引资的对象国。因此,各小语种的需求量伴随着各地合作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拿意大利语来说,这几年在市场上一直很吃香,学生一毕业就被一抢而空,同样,西班牙语也反响不错。而虽说目前阿拉伯语种市场情况相对稳定,但因其有20多个对象国,它的市场前景理应更好。日本由于经济上的强势,使学日语热一直“高烧不退”。

不过总的来说,全国对于小语种的需求并不匀称。东北地区对俄语的需求量很大。广东、广西等南方省区,由于地域因素边境贸易发达,对越南语、泰国语需求量很大。北京由于有新华社、外交部、国家安全部、国际广播电台、商务部等政府机构,需要的语种很全,基本上吸纳各个语种。如东欧语系就集中在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则没有设立。沿海大城市对日语、法语、德语等热门小语种需求量仍然相当大,这类人才储备告急。而西北地区如宁夏、甘肃、陕西等,急需阿拉伯语人才,这些地区已开设出了教授阿拉伯语的民办学校,以满足民间文化事业发展的需要。

另外如西班牙语,作为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之一,是近20个拉丁美洲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随着中国与西班牙及拉美地区的贸易往来不断加强,使得西班牙语人才的就业空间十分宽广,而朝鲜语,据有关人士预测,也将会是未来几年的一大亮色。

高薪招小语种人才

昨天有200多家企业到现场揽才,其中一家知名建材企业“海外拓展专员底薪7000元还有提成、福利”的待遇,吸引了现场众多人才应聘。

“我现在正在学法语,准备去考级。”求职者张春告诉考官,自己是管理专业毕业,做过会计工作,现在在一家培训机构学法语,正准备参加考试。尽管现场说口语还有一点结巴,但考官还是给了他一张面试纸条。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