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慕额节
到美丽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旅游,除了能参加祭敖包、那达慕盛会外,还可以参加伊慕额节。伊慕额节在每年的5 月22 日,“伊慕额”蒙古语“丰收节”之意。
宾客也许会纳闷,五月份塞外的草原刚刚迎来春天,怎能欢庆丰收呢?这是因为草原上的羊、牛、马、骆驼刚接完春羔,一片生气勃勃的丰收景象,正如金风为农区献上累累硕果一样。
在伊慕额这个节日里,欢庆丰收的牧民走出自己的蒙古包,不论男女老少都身着节日盛装,喜气洋洋。一群群雪白的羔羊集中到哈夏(围栏)里。孩子们跳着、笑着捕捉着羊羔。牧民们用刀轻轻把母羔左耳抿出豁口,放回大群;未被留种的公羊阉割为竭羊,削去左耳尖。羔羊眸眸叫着,颠着小尾巴撅达撅达地挤到群里。小小的羔羊耳尖兜满了蒙古袍,黑色的、驼色的、白色的,一片片毛茸茸,甚是逗人喜爱。给羊登记完户口,牧民们便将割下的羊辜丸和牛奶、棱子米一起煮成粥用以招待割势的牧人。奶粥中放楼子米意味着羊增殖得快。
欢喜的牧民还要等待马群。马群从几十里以外的草原向“伊慕额”奔来。牧马人一个个端坐在马背上,就像钢浇铜铸的一般。任是多么强烈的马,套马杆子一挥,它就别想挣脱,只得乖乖就擒。一匹匹二岁子马被套住了,步行的牧马人双手揪住马耳朵,用腿轻轻一绊;剪是纵马前奔,轻揪马尾往怀里一带,“口古咚”一声,马已倒地。烧红的铁马印在马左后腿上烙了印迹。伊慕额也是鉴定收成、查一下畜群“户口”的机会,从而算出仔畜的成活率和纯增的百分比。
当给羔羊割势、二岁马驹打马印等活动结束后,还要召开庆功会,奖励劳动模范。牧人们席地而坐,老年人举酒为劳模们祝贺,颁发奖品;之后便进行摔跤、赛马比赛。摔跤手们表演着传统的蒙古式摔跤;小骑士们驾驭着各自的快马,向红旗飘扬的地方飞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