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云
历史人物(1798~1862年),字家镮、贤关,闽县(今福州市区)人。清道光九年(1829年)进士,任翰林院庶吉士,散馆授编修。道光十四年(1834年),任广西乡试正考官。道光十七年(1837年),任贵州学政。道光二十六年,充文渊阁校理。翌年,升翰林院侍讲学士。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升通政使司副使。咸丰元年(1851年)五月,升任户部左侍郎兼管三库事务。咸丰三年(1853年),任陕西巡抚,改山西巡抚,任内增设义学,抓节支,改革盐政,改善士兵生活,修筑堡垒,加强团练,颇有治绩。咸丰七年(1857年)六月,任四川总督。咸丰九年(1859年)四月,调任两广总督,因病辞;十一月,授都察院左都御史,又以“病体未痊”辞。不久,改授工部尚书,又调任两广总督。同治元年(1862年)三月病逝汾州,谥“文勤”,入祀山西名宦祠。同治八年(1869年),归葬福州西门芋坑山。著有《熙朝纪政》、《石渠余记》、《王文勤奏稿》、《石延寿馆文集》、《荆花馆遗诗》、《西清王氏族谱》等刊行。
湖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29年出生于湖北监利,字木山,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北书画院院士。他出身书艺名门,其父王遐举,叔父王轶猛,皆当代著名书法家,饮誉海峡两岸。他幼承庭训,绍继家学,泼墨耕耘数十年,兼工隶、正、行、草诸体,尤以隶书见长。1986年和1997年两次在武汉举办个人书法展,1988年墨龙江省美术馆举办“京鄂九人书画展”,1996年和1997年分别参加全国文史馆员书画展和中国炎黄文化研究会与湖北书画院的书画联展。作品发表于《书法报》、《书法》等专业报刊。其作品为湖南、河南、广西、黑龙江等省美术馆,文史馆收藏。被收入《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当代书法家传记》等多部典籍,并有《王庆云书法集》面世。《人民日报》、《幸福杂志》分别以《营造笔墨世界的新景观》和《墨染的风采》介绍了他的书法成就。著名书法家吴丈蜀先生说:昔者右,军及献之,徽之父子兄弟,均以书法名世;今复有遐举、轶猛及庆云昆季乔梓,分别活跃于京都、台湾及汉上书坛。王氏门中,后先辉映,书林千载,特茂王家,值得庆贺。但于武汉黄鹤楼公园的白云阁,著名书法家王遐举,王轶猛和王庆云及王氏家族成员的书画作品在“泛鹅斋”长年展出,使墨迹直接与书法爱好者和游客见面。
国家发改委党组成员,物资储备局书记、局长王庆云,男,汉族,1955年5月出生于辽宁大连,籍贯山东莱州,中共党员,工学学士和管理学硕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曾先后在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作。
1982年02月起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交通局助理工程师、工程师。
1988年04月起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工业综合一司综合处副处长、处长,交通能源司综合交通发展处处长。

1997年07月任国家计划委员会交通能源司副司长。
1998年05月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基础产业司副司长。
2003年01月任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基础产业司司长。
2003年04月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交通运输司司长。
2008年04月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基础产业司司长。
2009年07月任国家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
2009年12月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1]兼国家物资储备局党组书记、局长。
曾赴美国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进修,参加联合国、世界银行和加拿大、德国、意大利政府组织的培训。参与和组织中国交通运输“六五”、“七五”计划的编制,负责起草中国交通运输“八五”、“九五”、“十五”计划和“十一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著有《交通发展观》、《经济物流》,主编《交通运输发展理论与实践》,发表了数十篇有关交通运输与物流的理论研究文章。现兼任北京交通大学、南开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分工:领导全面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