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蔗镇
甘蔗镇是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政府驻地,位于福州市西部,距福州市中心15公里。东与荆溪镇关口村交界,西与白沙镇毗邻,南临闽江、与竹岐乡隔江相望,北与荆溪镇荷洋农场相连,面积39.8平方公里。下辖青岐、十字村、长江、大元、双池、五福、化龙、三英、山前、横屿、昙石、洽浦、南山、流洋、福龙、三福等16个村(居)、人口3.91万。镇政府驻五福村。
甘蔗原为闽江冲积洲,唐代称榕洲,后又名瀛洲,由于河道变动,江水将其一分为二,分称柑洲、蔗洲,随后泥沙淤积,又合二为一,各取两洲首字定为“柑蔗”(今作“甘蔗”)。宋为侯官石门乡的九功上里、九功下里、万字里,元、明、清均为石门乡的十五都、三十六都。清末属甘蔗区。民国时期区划多变,民国29年(1940年)为甘蔗镇,属第四区,民国34年属甘白乡,民国37年为甘蔗乡、属甘蔗区。民国38年(1949年)9月属第七区,1951年设镇。1956年春,与荆溪、竹岐、鸿尾、白沙合并为白沙区,1958年5月并入荆溪乡,9月后改属荆溪人民公社,设甘蔗管理区。1970年9月1日,县革委会机关迁此,1972年9月,由荆溪人民公社划出甘蔗地区的10个大队(横屿、山前、化龙、三英、五福、双池、大元、长江、十字、青岐)作为闽侯县城,正式成立甘蔗镇革委会,1984年7月改称镇人民政府。
境内主要道路有:
甘洲路,原名大寨路,是城区修建的第一条街道,东起甘蔗镇政府门口,西越防洪堤与福古公路相接,长1186米,宽17米。
街心路,西起县政府大门口,东至县医院折北与军民路相通,折南跟校园路相连。长890米,宽16米。
交通路,南接甘洲路,北达火车站,全长355米,宽12米。
校园路,南跨防洪堤与福古公路右支25公里处相交,北连军民路,折西与甘洲路相通,长790米,宽17米。
军民路,东起福古公路右支24公里处,南接校园路,折西转入街心路。长1830米,宽5.4米。
一号路、二号路是沟通街心路与甘洲路的南北走向的中段横街。一号路长135米,宽16米;二号路长130米,宽10米。
蔗洲路位于城东,东临环城路,西接甘洲路,长1030米,宽17米。
环城路是防洪和交通兼用的道路。长3600米,宽16米。
通站公路位于城北,东起火车站,西至军民路,长2164米,宽7.5米。
入城路,又名818大道。是1991年旧城改造时新建的入城大道,西连街心路,东接福古公路(昙石路段),长2000米,宽24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