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植

东汉人物卢植 字子干 (121-192)东汉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身长八尺二寸。
生平
年轻时与郑玄师从马融,通古今学,为当时大儒。马融是明德皇后的亲戚,家中富裕,马融平素骄贵,讲课时,有美女在堂前轻歌曼舞;卢植始终专心听讲,数年如一日,从不斜视偷看。公系汉末海内儒宗。时人谓:“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灵帝时征为博士,与蔡邕等在东观补续《汉纪》。后来发生“黄巾之乱”,卢植奉命镇压,拒敌于广宗一带,未见胜负,汉灵帝遣宦官左丰诣军观势,左丰是十常侍的人马,权倾朝野。有人劝卢植花钱贿赂左丰,卢植不肯,曰:“军粮尚缺,安有余钱奉承天使?”。左丰恨之,言卢植畏敌不进,灵帝大怒,用囚车押回卢植,差点处死,皇甫嵩表奏卢植有功无罪,朝廷复卢植原官。改派东中郎将董卓接替。后来卢植遂隐居于上。蜀汉昭烈帝刘备和有着白马将军之称的公孙瓒都出自卢植之门下。著有《尚书章句》、《三礼解诂》等今皆失佚。 晚年有一子卢毓,仕魏。
历史概况
卢植字子干,涿郡涿人也。生于建光辛酉(公元121年),身长八尺二寸,音声如钟。性刚毅有大节,常怀济世志,少与郑玄师从马融,通古今学,为当时大儒。著《尚书章句》、《三礼解诂》。州郡数辟,植皆不就。灵帝时,仕为博士,因才兼文武,拜庐江太守,还拜议郎。后任侍中,迁尚书。光和元年,上疏谏政,陈八事,帝不纳。黄巾起,植任北中郎,率军镇压,受左丰诋黜官,后又复尚书事。谏朝为董卓怒,免官,隐居上谷,袁绍辟为军师。卒于献帝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寿七十二。
历史评价
范晔:风霜以别草木之性,危乱而见贞良之节,则卢公之心可知矣。夫蜂虿起怀,雷霆骇耳,虽贲、育、荆、诸之论,未有不冘豫夺常者也。当植抽白刃严阁之下,追帝河津之间,排戈刃,赴戕折,岂先计哉?君子之于忠义,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也。 《后汉书》
曹操:故北中郎将卢植,名著海内,学为儒宗,士之楷模,国之桢干也。 《后汉书》
应用语言学教授卢植
性别: 男
民族:汉族
党派:中国共产党
职称:教授
学历:研究生
学位: 教授
学习经历:
1996年7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系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2000年4月-2001年5月在英国里丁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院做访问学者。
研究方向:
主要科研领域是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
荣誉与奖励:
2004年度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外语教学改革及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研讨会论文二等奖,2004年9月获暨南大学“优秀教师”称号。
中国共产党党员,研究生学历,教授。现任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中共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委员。1996年7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系研究生毕业,获博士学位。2000年4月-2001年5月在英国里丁大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院做访问学者。
卢植教授的主要科研领域是应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卢植教授先后为本科生开设的“综合英语”、“行政英语”、“商务英语”等,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语言学概论”、“语言教学法”、“语言学研究设计与统计学”等。先后在《当代语言学》、《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等外语学科的权威或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出版专著1部。参与国家社科项目1项,主持教育部和广东省社科科研项目2项,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项1项和校级项目多项。2004年度获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全国外语教学改革及网络环境下的英语教学研讨会论文二等奖,2004年9月获暨南大学“优秀教师”称号。卢植教授现为国际应用语言学学会会员和国际认知语言学学会会员,应邀担任有关学术期刊的特约审稿人。
清朝将领卢植 ,为中国清朝武官官员,本籍山西。卢植于嘉庆10年(公元1805年)奉旨接替金殿安担任台湾北路协副将。而隶属于台湾镇的此官职在清朝统治时期,是台南以北之台湾中南部及北部地区的驻军最高将领。同年11月,海盗蔡牵攻打淡水,他率兵前往平乱,阵亡于该役。
前任:
金殿安
继任:
什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