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康

1.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主编
学习简历
1968.09—1971.08, 四川省资阳县丰玉区,插队知青;
1978.03—1984.12, 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本科生、硕士生,获哲学学士、哲学硕士;
1985.03—1988.01,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生,获哲学博士;
1995.09—1996.09,英国伦敦大学哲学系高级访问学者,
任职简历
1971.09—1978.02, 铁道部建厂工程局一处工人、局宣传部干部;
1984.12—1985.02, 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教师;
1988.03—1992.06, 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副系主任(1988.7破格晋升副教授);
1992.06—1993.03, 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主任(1992.9 破格晋升教授);
1993.04—1995.05, 武汉大学哲学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1995.06—1996.12, 武汉大学哲学系主任
1996.12—1999.04, 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哲学系主任;
1999.04—2000.09, 武汉大学人文科学学院院长兼哲学系主任;
2000.10—2004.04,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助理、哲学研究所所长;
2005.04—, 华中科技大学党委常委,党委副书记
研究领域和成果
主要从事哲学尤其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与教学。
在国内首倡社会认识论并将其建设为硕士和博士培养方向,
专著
《社会认识论导论》
《哲学研究方法论》
《欧阳康自选集》
《人文社会科学哲学》
《对话与反思:当代英美哲学、文化及其他》等10余部著作;
主编教育部和湖北省统编《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在《中国社会科学》、《哲学研究》等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200余篇。
先后10余次获国家教育部和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主持十余项国家、教育部、湖北省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多次出国出境从事学术交流与合作研究。
社会兼职兼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通讯评委,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学科特约评委,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哲学学科组成员,
全国高校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湖北省哲学学会副会长,
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理事,
国际哲学家协会常务理事等。
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9年入选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
国家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
2。深圳大学传媒与文化发展研究中心 研究员
欧阳康 教授
1957年出生。毕业于南开大学。社会学硕士。现任深圳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副主任。研究领域社会心理学、广告学、教育传播技术。主要论著有《广告与推销心理》、《广告与表达》、《网络广告与网络传播》等。兼任中国广告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3.湖南三师校长男,1933年10月出生,湖南衡阳人。高级讲师。中共党员。1959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政教系。现任湖南三师校长,兼任衡阳市政协教育工作组副组长,市经济学会副理事长,湖南省师范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省中师管理研究会理事长。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总结提出了“明确一个方向,加强两个训练,建设三个基地,搞好四个搭配,突出五个育人”的总体思路。在学校管理方面,总结提出了“五抓”,即:抓根本,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抓教学,突出师范特点;抓制度,引入竞争机制;抓决策,集中群众智慧;抓自身建设,培养两代师表。在领导班子建设方面,总结提出了“四学”、“五讲”、“三句话”,即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和管理知识;讲党性,不以权谋私,讲原则,不徇私情;讲民主,不搞一言堂,讲团结,不计较个人得失,讲实干,不搞形式主义;老老实实当公仆,勤勤恳恳干工作,事事处处做表率。在教育方法方面,总结提出了“七结合,七为主”的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特别是内在因素的多种教育形式等。曾获衡阳市优秀专业技术工作者以及省、市党政授予的多种荣誉称号。参编或合编的著作有《简明伦理学》、《马列著作学习辅导》、《国情教育讲座》,先后由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撰写的文章有《加强学校领导管理的思考与实践》(人民教育出版社)、《湖南三师在改革中发展前进》(合写由《共和国风采》编辑部编辑出版),《包干到户的性质和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为农村小学培养合格的新师资》、《强化函授管理,提高函授质量》等,分别刊于《求是》、《中师报》和《中学教师培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