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塘村

1、江西省南康市东山街道石塘村石塘村位于南康市东北部,是东山街道办事处的行政村之一,东西两侧均有兄弟村,东侧是秀峰村,西侧是官坑村.
邮编:341400。区号:0797。拼音:Shitang Cun。
属中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9.8℃,年降雨量在1120毫米左右,无霜期307天。
石塘村农业耕作较传统,主要以生产水稻、花生为主,兼种一些其它农作物,人均可耕面积较少.
2、江西省丰城市梅林镇石塘村石塘村位于江西省丰城市梅林镇境内,这里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非常适宜发展农生产。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豆类、薯类、瓜类等。经济作物有林业、水果、药材、蔬菜等,养殖业以养猪、养牛、养鸡、养鸭、养鱼等为主。常被梅林镇领导誉为梅林第一美村,这里风景好,经济发展快。俗话说得好!不到石塘村!不知农村好!
3、广西区北流市民乐镇石塘村石塘村位于民乐镇南部,是民乐镇行政村之一,距北流市中心7公里。全村总面积9.6平方公里,共有20个生产小组,1085户,4887人,全村有耕地3215亩,2005年全村人均收入2804 元,石塘村先后获得北流市“文明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小康示范村”等称号。
近年来,石塘村广大村民在村党委、村委会的带领下,以改善农村环境,提高农家生活质量为出发点,以沼气池建设为纽带,大力开展“五改十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他们自筹资金,统一规划,统一部署,对住宅、厨房、厕所、猪栏、用水乃到庭院、道路等生活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和改造,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现象,使“生态良好、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生活成为农家人的现实。到目前止,全村建成沼气池518座,生态旱厕80座,改水改厕890户,占户数的87.6%,投资40多万元硬化水泥路3公里;投资20万元建成一座人畜饮水工程,引自来水管道2300米,使90%以上农户饮上安全、卫生的山泉水; 2005年石塘村积极发挥“华侨同乡会”所用,筹资38多万元建成占地200平方米集办公、集会、文化娱乐于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耀明楼,并建设完善了村级文体广场,灯光球场等文化设施,同时组建了村级篮球队、武术队、舞蹈队,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村民面貌焕然一新。
石塘村已申报了“广西区农业旅游示范点”项目。目前,全村党员、干部、群众在村的领导下正在建设现代农业观光园、青少年之家、插青居住遗址、环塘公园等一批景点,他们决心得用1—2年的时间把石塘村建成一个“农家乐”生态旅游村。
4、安徽省舒城县舒茶镇石塘村石塘村地处舒茶镇街道东部、东边与庐江县汤池镇毗邻,西边与清水河为界,北边与本镇梅心驿村相连,南边是佛教名山二古尖,国土面积10.49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397亩(其中水田3300亩,旱地97亩),山场面积8407.5亩。全村辖50个村民组,77个自然村庄,1089户,2007年年末总人口4127人。全村通过清水河大桥,陶庄大桥与舒茶街道相连,茶汤路(舒茶至庐江汤池)、茶石路(舒茶镇至石塘村部)贯穿境内。农业耕作较传统,主要以生产水稻、玉米、油菜、茶叶为主,兼种一些其它农作物,人均可耕面积较少。
近年来,石塘村两委积极响应党中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伟大召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富民兴村为主线,积极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推进全村经济和各项事业稳步发展。
一、不断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积极发展养殖业,初步形成了以孙长平为代表的三黄鸡养生产基地,全村共有三黄鸡养殖户23户,年出售商品鸡80多万只,总产值1000多万元,是舒茶镇的养殖大村。茶叶是石塘村的支柱产业。近来年,村两委组织和发动广大村民改造低产茶园,推广种植国家级茶树新品种—“舒茶早”。现如今,经过改造的茶园面积占总面积的70%,新品种茶树已占居主导地位。同时村两委对原的两个村办茶厂进行改选,承包给个人,这样既盘活了集体经济,又带动了茶叶加工业的发展和壮大。
二、基础设施建设进程加快。近年来,针对交通状况落后的现实,两委多方筹资,修通了山边大桥、教山大桥和花洼大桥,解决了11个村民组村民出行难的问题。同时投资5万多元对全村所有通组道路进行全面整修,做到全村道路晴雨通车。2008年初,村两委规划实施茶石、茶汤两条主干道硬化工程,此项工程总造价约120多万元。项目实施后,大大方便了舒城与庐江县的交往和交流,有利于加强舒城县对外交往。
三、文教卫生稳步推进。2005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德国施耐德电气公司援建的希望小学在原石塘小学落成。新建的小学教室宽敞明亮,校内设施齐全,环境优美,为全村的少年儿童提供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卫生事业初具规模,村内有两个村级卫生室,2008年全村95%以上民村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5、浙江省云和县石塘镇石塘村

概况:石塘村古名石川,位于浙江省丽水市云和县东北部,是一个古老的小集镇。地势险要,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距县城16公里,龙泉溪南岸,丽浦公路纵贯境内,水陆交通方便。属石塘乡。1958年并入丽水县。1984年10月复归云和县管辖,属双港乡。1992年5月,撤区并乡扩镇时,设立石塘镇,为镇人民政府驻地,有村民130户,共404人。
农业产业:石塘村地势自东南向西北峡谷倾斜,地貌以中低山为主。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森林、水利资源丰富。石塘水电站建在境内,是国家重点工程紧水滩水电站的二级水力发电站。装机容量为7.8万千瓦,年发电1.89亿度。另外还有石塘坑梯级水电站,分为三级开发,共装机5台,计1315千瓦。电能资源丰富,为当地工农业生产提供充足能源。有耕地116亩,人均耕地3分,因大部分良田在建水电站时被征用淹没。现有耕地主要分布在沿溪两岸及垄谷坳坞中,主种水稻、番薯、花生、芝麻等。1992年粮食总产67.1吨,平均亩产383公斤。林业用地5200亩。盛产油茶籽、茶叶、柑桔等。
境内自然资源丰富,开发利用优势较大。1949年后,兴修水利、抗旱排涝、封山造林,林木蓄积量逐年递增。石塘村林场,现有林地1800亩,管理制度完善。每年均可计划采伐,同时注意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发挥本地资源优势。按照市场需求,大力发展种植、养殖业。综合发展农村经济,已由单一的农业生产结构向多渠道、多层次的第二、第三产业转变。在村党支部和村委会指导下,采取多种形式在农民与市场之间架设桥梁,使农民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直接参与者。并强调从实际出发,既不荒废一分耕地,又要面向市场。多方开拓商路,能商则商、能农则农,尽量做到农商并兴。加快调整和优化粮食作物内部结构,推广优质米、特种米基地。另外建立经济作物基地,发展名、特、优、稀品种,走特色农业之路。面向市场消费,发展优质畜、禽,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在农业走向市场过程中,朝“场户联结、产销一体”方向发展,使石塘村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农副产品流通网络。
工业发展:70年代末,石塘村还是个集体经济较薄弱,农民收入低微,温饱问题尚难解决的村庄。1988年为解决建造水电站130名后靠移民的生活出路,使全村村民脱贫致富,村党支部书记彭和兴领头办起了第一个石塘机械铸造厂,为各地生产半成品铸件。产品远销省内外,并与华东最大阀门市场永嘉县挂上钩,年产值达350万元,随后又办起五金加工厂、木材加工厂等。
1992年初,彭和兴自费前往开放城市考察。看准建材、钢材市场。回来立即投资120万元,购置两套轧钢设备,扩建铸造厂。短短时间,建成云和第一家钢材生产基地--云和轧钢厂,年产值达1300万元,日产钢材13吨。各种规格的钢材投向市场后,缓解了山区的钢材紧张局面。石塘村现有机械铸造厂8个、刨光厂1个、轧钢厂1个、五金加工厂1个、木材加工厂2个,年产值达1800万元。轧钢厂实行联营承包,铸造、刨光实行“一条龙”生产流水作业。一个以轧钢为龙头的占地32亩的工业小区,正在逐步形成。1992年村民人均收入达800元,比1980年增长4倍。
基础设施:石塘村的经济的发展,促进村民逐步走向富裕道路。村民学习文化,走科技兴农道路的要求越来越迫切。投资10万元新建一幢小学校舍,教室宽敞,设备较齐全,另外又兴办幼儿园,解决村民后顾之忧。教育、科技的振兴,带动了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石塘村近来招收外地工人百余人。流动人口逐年递增。
1992年,村委会投资7万余元,建成一个卫星地面接收站。村民可以收看7套清晰的电视节目。安装自来水,解决了长期以来的吃水难问题。建立和健全医疗保健、财产保险等劳保制度。
6、福建省厦门市海沧区海沧街道石塘村海沧街道石塘村是“城中村”,有6个自然村,常住人口近4000人,流动人口16000多人。党员125名,女党员12名。海沧大开发大建设以来,石塘村加快了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经济得到较好发展,村庄面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是该市农村“家园清洁行动”的典范。
7、浙江省杭州市拱墅区半山镇石塘村拱墅区半山镇石塘村现有居民人口1423人,外来人口1800人,面积3平方公里,书记胡楚良,主管党建、经济及全面工作,该村无特色农产品,党支部一个,党员20人。新农村建设方面,主要实施了二期农居建设、百千工程,对92户农户实施了截污纳管。
8、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龙洞镇石塘村石塘村位于龙洞镇中部,截止到2008年总人口1300人,其中党员45人,辖15个村民小组、380户,全村共有耕地面积1033亩、旱土面积98亩,现人们安居乐业。
村设村委3人,分别是赵建康,文建,辜幼兰。支委3人,分别是辜幼兰,金定山,文建。今天的石塘村在上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村支部和村委会以建设“五个好”村党支部为目标,带领全村人民正在为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新贡献。[1]
9、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石塘村基本概况

石塘村委会位于平海镇驻地西侧6公里,在西柯、北峤村委会之间,村委会驻下前林自然村,辖下前林,中齐,上前林,石城,张宅,上清苗,坂厝,后塘,芳板,溪岑,下清苗,南店,前塘,高苍,张坑,田头16个自然村,设27个村民小组,1117户7301人,讲莆田话,以姓唐、林最多,依次还有许、陈、胡、郑等姓。聚落形状呈四角形状,耕地2928亩,其中水田615亩,农地2313亩,主种地瓜,兼种水稻。土特产有花生,大豆。林业面积1491亩,以种黑尾,马尾松,相思树为主,兼种木麻黄。有小学1所,附中1所,医疗所1所,有电灯照明。交通方便,村道接公路,通客车至县城。有石塘水库,灌溉面积4000亩。
地名由来
由石城,前塘各取一字为名。
历史沿革
原属石城境福兴社,前塘境宫德社,回头境田头社,高苍境高苍社。
宋元属崇福乡武盛里;明清属六区武盛里;民国2年属平海镇,18年属七区(埭头)西柯乡,28年属五区(平海),31年属平海镇,55年属埭头区石塘乡,57年属东湖乡石塘,58年属埭头公社石塘大队,66年属平海公社石塘大队;84年改为平海镇石塘村委会。[3]
10、福建省永泰县盖洋乡石塘村[行政隶属与交界位置]
石塘村位于尤、永、德三县交界处,与盖洋乡政府相距16公里。
[村落与居民]
全村村落面积6.5平方公里,总人口580人,二个自然村,6个村民小组。
[建筑景观]
我村有座古老的大德尊王庙,建筑面积60平方米,具有独特的魅力,时常都有人来庙里烧香敬神,祈求平安。雄伟壮观的长坪电站装机容量3000千瓦座落于本村内。
[气候与物产]
气候独特,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境内资源丰富,物产盛多,有毛竹近4000亩,李果520亩,油茶310亩,还有柿、梅等水果200多亩。
[基础设施与经济发展状况]
石塘村农业基础设施方面良好,辖区内有490亩水田,土质肥沃,水源充足,具有发展高优农业的良好条件,还建有自来水池一个解决村民饮水问题,全村有96%以上靠农业经济收入,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600元以上。[2]
11、广东省湛江市遂溪县城月镇石塘村石塘村委会位于城月镇偏中西部5公里处。总人口4784人,区域面积17524亩,耕地7353亩,以甘蔗、蔬菜、粮食、药材种植及家禽、生猪养殖为主要经济来源,集体经济收入2.9万元;下辖石塘村、大湾村、杨官塘村、斑鱼塘村、石塘仔村、大塘口村、帮家坛村、草塘村、草塘仔村、李家桥上村、李家桥下村等11条自然村。通柏油路及部分村通水泥路、通电、通广播电视、通宽带网络。有完全小学1间。有诞期演出习惯。[4]
12、云南省宣威市田坝镇石塘村石塘村地处田坝镇面,距镇政府所在地公里,与贵州省 盘县特区 四格等乡镇隔清水河相望,有一条出省乡村公路经清水小桥与四格乡相连,增强了两地的经济文化交流,火腿、生姜、花生、辣椒、洋芋等农产品物流量逐年加大,拓宽了当地居民的增收渠道。境内山高坡陡,海拔高差较大,立体气候明显,适宜多种作物和经济林果种植。境内自然风光秀丽,山川峭拔,土地肥沃。境内彝汉混居,相互交融,共享文明,共谋致富,和谐发展。
该行政村辖大坪、万口、箐脚等16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845户,有乡村人口3405人,其中农业人口 3355人,劳动力 1712 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853人。
全村国土面积14.47平方公里,海拔1861米,年平均气温14.6 ℃,年降水量917毫米,适合种植等农作物。全村耕地面积4278亩,人均耕地1.26亩,林地13925.6亩。2006年全村经济总收入47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57元。该村属于绝对贫困村,农民收入主要以 种植、养殖为主。
支持重点工程万口电站建设,进行实物调查及移民搬迁工作。
截止2006年底,该村已实现通水、电、路、电视、电话五通。距离最近的车站14.63公里,距离集贸市场14.63公里。全村共拥有汽车5辆,摩托车26辆。
到2008年底,全村建有沼气池农户186户;到2008年底,全村参加农村社会养老保险81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256人,享受低保65人。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卫生所面积为80平方米,有乡村医生3人,该村距离乡镇卫生院 14.6 公里。该村建有小学4所,校舍建筑面积1188平方米,拥有教师13人,距离镇中学14.6公里。目前整个行政村农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459人,其中小学生357人,中学生102人。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维修乡村主干公路,实现乡村公路中型养护标准;维修和改造村组公路;实施饮水工程,逐年解决400余户1700余人饮水困难。积极扶持生猪养殖户,大力发展以生猪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培育壮大烤烟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优化布局,在气候条件较好的自然村发展水干果、生姜、花生等特色产业,拉动第三产业发展。[5]
13、金华市义乌市苏溪镇石塘村石塘村全村共有5个村民小组,总农户数178户,总人口433人,耕地面积358亩,村级水泥道路四通八达,外来人口集中,近几年由于党和政府对建设新农村政策的开放和支持,农村建起了篮球场、农民健身体育场,建造起了村级综合大楼、村级小五化,新农村标准化用电改造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