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平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0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顾平

1.顾平男,1941年3月生,江苏省海安县人。南通师范学院副教授。1967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哲学系,先后于中国人民解放军6550、2003部队锻炼,后于江苏省如皋县白雁桥中学和如皋师范任教,1976年12月调入南通师范专科学校工作,任哲学教研室主任,主讲《哲学原理》、《哲学原著》、《西方哲学史》、《公共关系学》、等课程,同时坚持结合教学搞科研,先后发表过《教学——一种具有双重本质的社会活动》、《比较方法及其运用》、《“过程”简论》、《“知识价值革命论”与历史唯物论的对立》、《认识的精神客体与波普的“世界III”》等论文数10篇,参与编写《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简明教程》等教科书,副主编过《哲学新探》丛书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学习与辅导》等。计20余万字。独著《科学方法论简明教程》于1998年7月正式出版。他工作态度认真,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教书育人,受到好评,数次被评为学校优秀教师,1994年被评为南通市教育系统先进教育工作者,1995年被评为“提前晋升工资”者。

2.顾平,中国江苏省南通人。1960年生,1987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中国画专业。1993年回母校读山水画研究生课程。2006年9月在文化部国家画院《范扬工作室》研修。研习书画近三十年,书画风格自成一体, 尤善山水人物、墨竹、行书。 1994年工笔重彩《竹林七贤》入选中国第八届全国美展; 1998、2000、2002、2005年 分别于台湾高雄、日本丰桥、南京、马来西亚吉隆坡举办个人画展,著有《绘事文存》 《顾平画集》。现为中国南通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教授。

3.顾平,男,1965年6月出生,安徽芜湖人。阜阳师范学院美术教育学士,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硕士,南京艺术学院美术学博士,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书画文献学出站博士后,上海大学艺术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新视觉艺术》杂志主编,《中国美术研究》执行主编。

一、 学术活动与交流

1.2001年5月,策划主持全国首届美术学博士论坛(南京、大连),提交《谈美术学博士生学术格局的建立》,在大会上宣读;

2.2004年3月,参加徐悲鸿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论文《人文与科学冲突:徐悲鸿中国画教育之清理》在大会上宣读。

3.2004年7月,参加全国美术史学史研讨会(杭州),提交论文《美术考古学理论在美术史研究中的运用》,在大会上宣读;

4.2004年11月,策划主持“学院与当代中国艺术”全国美术理论研讨会(南京),提交论文《问题与资源:20世纪中国高等美术教育的宏观审视》,在大会上宣读;

5.2005年3月至5月,去法国考察高等艺术教育;

6.2005年10月,参加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主办的全国设计高层论坛;

7.2006年3月,在扬州大学参加全国高等美术教育博士论坛;

8.2006年10月,在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参加全国设计教育论坛,论文获一等奖;

9.2007年5月,在中央美术学院参加全国首届美术史教育年会;

10.2007年9月22日,策划并主持“全国首届艺术考古学理论研讨会”。

二、学术成果

(一)论文:

1.中国近代学校美术教育考略 《盐城师院学报》1998、4

2.对美术史论公共课的思考 《美苑》1998、4

3.萧云从里籍生卒年考 《新美术》1999、1

4.萧云从山水画艺术风格研究 《艺苑》 1999、3

5.说传统,话现代 《书画艺术》 1999、5

6.恪守古典至美,畅抒心灵真情 《美术与设计》2000、2

7.文化关注与视觉感悟 《中国画研究》 2000、2

8.世纪末的回响 《文艺研究》 2000、2

9.复兴精英艺术 《书画艺术》 2000、3

10.苏轼文人画理论批判《美术与设计》2000、4

11.对美术史社会历史学研究方法的反思《美术观察》2001、3

12.关注绘画本体寻找精神回归《文艺研究》2001、3

13.对学校美术教育内容的新思考《中国美术教育》 2001、5

14.美术学博士生学术格局的建立《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5

15.自古水墨出吴家《艺术百家》2002、3

16.南宋山水画成因本体研究《美术与设计》2002、4

17.恪守古典至美畅抒心灵真情《美术与设计》2001、2

18.儒学关照下的妇德世界《艺术百家》2003、1

19.皇家赞助与南宋院体山水画风之成因《文艺研究》2003、4

20.感觉经验与中国艺术史研究《美术研究》2004、2

21.传统的当代价值与心田的中国画《文艺研究》2003、6

22.宋代文化思潮对两宋绘画的影响《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4、1

23.人文与科学的冲突:徐悲鸿中国画教育之清理《国画家》2004、2

24.古代画院沿革考《贵州大学学报》04、1

25.风格迥异,志趣归一《江苏画刊》2001、10

26.谢赫“六法”的歧解及真义《南通师院学报》01、2

27.“新院体”,一种超越风格意义之上的新思潮《国画家》2001、6

28.问题与资源:中国高等美术教育宏观审视《美术与设计》2005、3

29.20世纪中国文化特征与中国画观念的不同选择《艺术探索》2005、3

30.徐悲鸿中国画教育模式及其评判《中国美术研究》2006、1

31.对中国画教育现代型制的构想《国画家》2005、6

32.从趣味到时尚:南宋山水画家的文人诗情与画史意义《美术研究》2006、3

33.游走于绘画与设计之间《文艺研究》2006、9

34.无名的考古学还是有名的艺术史:艺术考古学额研究向度刍议《民族艺术》2007、3

35.将艺术品置入特定的情境之中:艺术考古学方法与艺术史研究《中国美术研究》2007、3

36.“美术考古”:美术史研究的考古学转向《美术观察》2008、3

37.潘天寿中国画教育思想评述《艺术百家》2008、2

38.取古,探源,写自家性情《国画家》2008、2

(二)专著:

1.《林风眠》,古吴轩出版社,1999年,

2.《吴昌硕》(第二作者),古吴轩出版社,1999年,

3.《中国美术史》(第二作者),辽宁美术出版社,2001,

4.《学校美术教育方法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5.《艺术的理论研究与学术表达》,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6.《明代浙派》,辽宁美术出版社,2003,

7.《艺术的方式》,王朝文化艺术出版,2003,

8.《中国美术考古学史纲》(第二作者),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9.《艺术专业论文写作新编》,安徽美术出版社,2004,

10.《皇家赞助与文化认同:南宋院体山水画风成因研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

11.《南宋四家》,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12.《陈之佛》(第二作者), 河北教育出版,2005,

13.《中国画山文化》(第二作者),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14.《美术教育学导论》,江苏美术出版社,2006,

15.《返本开新——艺术史、艺术批评与艺术教育论集》,四川美术出版社,2006,

16.《近现代中国画教育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三、科研课题与获奖

1.全国教育科学95规划重点课题“学校美术教育研究”,子课题“学校美术教育方法研究”负责人,出版专著《学校美术教育方法研究》结项;

2.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人文主义、科学主义与中国画教育的现代转型”(03JD760001);

3.主持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近现代中国画教育史研究”(DGGUPJY03);

4.主持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艺术考古学学科理论体系研究”(2006BWY005);

5.2001年获第三届全国美术教育论文评比一等奖;

6.2002年获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二等奖;

7.2005年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

8.2005年获江苏省优秀博士论文;

9.2006年全国设计艺术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

10.《美术教育学导论》获2007年度教育部精品教材;

11.获2007年度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优秀教师奖。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