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集镇
基本概况千年古镇-----银集镇隶属于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

位于金湖县东部,属淮河下游里下河淮南圩区,为古老的苏北里下河上下五镇之一。西濒国家治淮重点工程淮河入江水道,东临风景秀丽的高邮湖,南界尧帝故里塔集镇,北攘省农垦总公司宝应湖农场。境内土地平坦,农田棋布,水系成网,排灌自如,草丰水美,生态良好,物产富饶,盛产无公害稻麦棉油、杞柳、生态龙虾、意杨及菱藕等水生蔬菜,有金湖大桥东桥头堡、金湖县城东大门之美誉,系江苏省文明镇,江苏省无公害粮油产地。 镇域与金湖县城隔河相望、以桥相连,西距县城5公里。省道金宝南线由西至东穿腹而过,312盐金国防公路擦境而过,县内金闵、金唐、金复、金夹4条县乡干道分别纵贯境内,并在东偏泓交通枢纽交汇。镇村道路基本实现水泥路循环,集镇道路全部黑色化。东距京沪高速、西距宁淮高速和宁连一级公路在40分钟车程内。连接大运河与淮河的金宝航道在镇域北部穿过,水陆交通便利,南北通衢,四通八达。[2]
面积人口据当地政府官方资料[1]显示,该镇区域面积51.09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78个村民联组,人口2.2万,土地总面积5.6万亩,耕地面积4.2万亩。共有银集、淮建2个集镇,集镇居民人口分别为5000人、2300人。
经济发展该镇工业具有较好的基础和较强的产业配套能力,拥有大小工业企业80多家,其中:亿元企业1家,列统企业9家。2007年工业产值6亿元,销售5.8亿元,已形成橡塑渔网、机械制造、线缆仪表、服装玩具、木业制造五大支柱产业,拥有“多菱”牌渔网、“金菱”牌电线电缆等一批省部优知名品牌,被誉为“渔网之乡”。
淮建工业集中区是淮安市30个重点建设的乡镇集中区之一。实行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独具特色。规划建设面积2260亩,已建成460亩,水、电、路等基础设施配套,达到“五通一平”。2007年,入驻企业31家,其中列统企业4家,销售过亿元企业1家,已吸引了上海、浙江、常州、南京等地客商在此落户创业,初步形成电子、线缆、机械、服装4个特色产业,一个道路宽敞、厂房林立、基础配套的乡镇工业集中区初具规模。
为促进该镇农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该镇通过典型带动,有力地促进了农业专业合作社工作的开展。至2009年初,该镇已新发展农民合作社4个,工商注册2个,新发展入社社员460户,带动农户1200户,入社资金425.27万元。全镇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已达26个,注册 24个,金子湖龙虾专业合作社已实现销售500万元,正在申报省“四有”合作社,金湖县复连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已实现销售320万元,创建市“四有”专业合作社3个。
与此同时,该镇结合实际着力发展高效农业。复连、团结围绕稻田龙虾养殖、网箱长鱼养殖、荷藕种植和蔬菜种植抓落实、抓发展,已建成复连、团结1020亩连片稻田龙虾养殖示范基地1个,团结村池塘网箱长鱼养殖示范点1个50亩、3万平方米。在县农业局、开发局大力支持下,正在实施红湖村300亩蔬菜设施化栽培基地项目。[3]
社会发展银集镇地处苏北里下河地区,受淮扬文化熏陶,这里乡风文明、民风淳朴、热情好客。该镇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着力打造“平安银集、法制银集”,被评为淮安市社会治安安全镇。11个村、2个居委会都评为金湖县社会治安安全村(居),3所学校和12个单位都评为金湖县社会治安合格单位。社会安定,政通人和,干群安居乐业。
政务建设银集镇把作风建设作为推进工作效能提升、服务环境优化的重要抓手,镇党委、政府在从过去的机关管理中汲取营养的同时,点题进行制度完善,以文件的形式出台了《银集镇机关作风建设相关制度》,完善后的制度包括:请示汇报制度、信息畅通制度、信访接待制度、值班纪律、工作纪律、财经纪律等,每项制度的落实都对应相应的考核奖惩。为了配合制度的执行,有效避免管理的缺位、错位,镇里专门成立了有一名副书记主抓,组织、纪检、财政、党政办主要负责同志具体负责的作风建设督查考核领导小组,不定期进行明查暗访,发现违规违纪、服务低劣等现象,不管是镇领导干部,还是一般干部;不管是镇直部门,还是垂直部门,做到敢抓敢管,不遮不挡,有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4]
旅游资源银集镇所在的金湖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因地处中心地带,县内旅游景点近在咫尺,向南10公里可至国家农业旅游示范点-----金湖万亩荷花荡,向北12公里可达苏北千岛湖-----白马湖生态旅游度假村,向东6公里可进清静幽雅天然氧吧-----金宝湖湿地森林公园,向西20公里可去柳林如盖、芦苇合抱-----金湖三河滩湿地公园。镇域内建有集观光、休闲、垂钓、餐饮为一体的金湖静园生态农庄。自银集集镇往东直行4公里,可登临环高邮湖大堤,远眺天然秀丽的高邮湖风光。[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