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赋
中国古代天子或诸侯向臣属征发的兵役与军用品。亦称赋或兵赋。《周礼.地官》小司徒条说“而令贡赋”﹐郑玄注:“赋﹐谓出车徒给徭役也。”又《夏官》大司马条之“凡令赋”﹐郑玄注:“赋﹐给军用者也。”古代“野人”不服兵役﹐只有“国人”才服兵役﹐备甲兵。所以《孟子.滕文公上》说:“国中代一使自赋。”春秋后期﹐由于战争需要扩充兵源﹐野人始逐渐服兵役。
当时服兵役﹐以家为单位﹐每家出一人﹐年龄自二十岁至六十岁。关于征发车徒数量的规定﹐今古文家说法不一。今文家何休说:“十井出兵车一乘。”又说:“公侯封方百里﹐凡千乘﹔伯四百九十乘﹔子男二百五十乘”;古文家的说法都据《司马法》﹐但《司马法》本身有两种说法﹕“一说六尺为步﹐百步为亩﹐百亩为夫﹐三夫为屋﹐三屋为井﹐十井为通。每通三十家出马一匹﹐士一人﹐徒二人﹔每成(每通)三百家出革车一乘﹐士十人﹐徒二十人﹔每终(十成)三千家出革车十乘﹐士百人﹐徒二百人﹔每同(十终)三万家出革车百乘﹐士千人﹐徒二千人。”郑玄以为此说是公卿大夫采地出军之制﹐黄以周以为此说是出境行师征伐之法。又一说:“四邑为丘﹐有戎马一匹﹐牛三头﹐是曰匹马丘牛。四牛为甸﹐甸六十匹井﹐出长毂一乘﹐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戈楯具备﹐谓之乘马。”郑玄以为此说是畿外邦国法﹐黄以周以为此说是在国制军守卫之法。其说孰是﹐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