焠

焠(cuì,音翠)
烧,灼。同淬
《灵枢·寿夭刚柔》:“刺布衣者,以火焠之。刺大人者,以药熨之。”张介宾注:“以火焠之,即近世所用雷火针及艾、蒜、针灸之类。”
医学针灸焠刺方法
“焠刺者,刺燔针则以痹也。”焠,火灼之意。燔针,即火针,是用烧红的针,迅速刺入体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焠刺的操作是先在患处皮肤消毒,左手固定所取腧穴部位,右手持针,将针在酒精灯上烧红,迅速刺入,然后立即退出,随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
临床应用
焠刺法,主要用于治疗瘰疬和疖、痈、疽、皮肤病及风寒湿痹等证。
淬火工艺
水减,即所谓的热处理。从现代材质学的角度来看,这个步骤算是刀匠控制钢材含碳量的手法。
刀工将加热后的和钢锤打成扁平的厚度为约5mm的薄片。看似简单的工序,其实不然,为了控制钢材的含碳量 ,加热次数有严格限制;而且和钢的硬度在其续渐冷却时会有所改变。只有有经验的刀工才能准确把握施锤力度的变化,在限定的加热次数下将玉钢打炼成厚薄均一的薄片。
钢片成形后,刀工会用水将其急速冷却。可使钢多余的含碳部分剥离。使刀身具有良好弹性,刀口坚硬不易缺口。刀匠要对钢片的温度和用水的份量有极准确的把握,才能够得到含碳量合适的材料。
另有荧光焠灭法,焠火(即淬火,蘸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