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福贵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张福贵

【个人简介】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男,1955年11月生于吉林省敦化市。1974年6月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作为“可以教育好的子女”,曾任大队团总支书记、生产队政治队长。

1978年3月考入延边大学中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6年考入吉林大学研究生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提前一年毕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4年考入东北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1997年7月毕业获博士学位。1996年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破格晋升为教授。

现为吉林大学博士生导师、文学院院长兼国际交流学院院长、教育部“优秀跨世纪人才”、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吉林省优秀省管专家。学术兼职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中日比较文学学会副会长、国际东亚汉学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老舍研究会理事、中国闻一多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吉林省文联委员。

【发表文章】1990年以来,在《中国社会科学》、《文学评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中国比较文学》、《鲁迅研究月刊》等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独立或合作出版学术专著7部,合作出版译著2部。作为副主编参编全国性教材2部。论文先后40余次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校文科学报文摘》、《文摘报》、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日本国1995年《中国关系论文》年刊等转载。《光明日报》、《中国文学年鉴》、《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前沿报告》、《中国比较文学》、《文艺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鲁迅研究月刊》、《广东鲁迅研究》、《文艺争鸣》、《诗刊》、《诗探索》、《人民政协报》等20多家报刊对其研究成果进行过评介,有关论著被引用30余次。有3篇论文被译成日文在日本的学术刊物上发表。

近年来作为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教育部资助优秀年轻教师基金、吉林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及多项国际合作项目。1997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论著曾获首届国家社科规划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丛书作者之一)、教育部第二届普通高校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论文类)、吉林省社科优秀成果一、二等奖,吉林省政府长白山优秀图书一等奖。

【学术论著】宽容的道德哲学与知识分子的职业化问题

回归自然,守望精神家园

国家发展理念与科学价值观的重大调整

意识的强化与中日比较文学研究的再发展

不能再回避的历史课题: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坚持现代化取向

“灰色化”:新文学中知识分子向民众认同的三种过程

公木诗歌世界的心路历程与人文精神

人性弱点与文化罪恶的展示:行为上的“暴民”与思想上的“顺民”

历史事实与研究范式中间调整心态

全球化时代与中国现代公民意识的确立

批评的尺度:现代化、学术化与个性化

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两种反现代意识

坚持文化的开放性与同一性前提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与东北现代文化人格的缺失

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命名问题

教科书模式与多元化、个性化的学术要求

党史体系与人类性、学术化诉求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历程

从文学史到思想史:中日“无产阶级小说”的形象关联和思想关联

儒家思想范畴与价值的错位

高校欠债 谁是债主——我为吉大喊声冤

别太把足球当回事

岁月如歌:让诗为历史作证

经典化理解:当下鲁迅研究不可缺少的主题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