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1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基本情况】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是在一校两部(青海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青海师大民族教育部和青海教育学院少数民族师资培训部)基础上组建的副厅级二级学院。学院 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现有西宁和海南两个校区。

学院以为青、藏、川、甘、滇五省区培养合格的藏汉双语师资和经济社会急需的人才为办学宗旨,强调 教学立校,科研强校,人才兴校 的办学理念,重视德育首位意识,教学中心意识,质量核心意识,技能生存意识,双语特色意识。

目前的办学格局是:海南 校区以专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预科教育、成人教育和留学生教育,西宁校区大力发展民族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学院现已发展成为一所以藏汉双语理科师资教育为优势与特色,重点发展民族本科教育,专科、预科、留学生和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民族院校。

全院设藏文系、数学系、物理系、化学系、计算机系、大专部、预科部等七个教学单位,设院办公室、教学管理处、学工处(团委)和海南校区综合办公室等四个职能处室,开设有藏文、数学、物理、化学、计算机、科学教育等 6个全日制本科专业,成立了五省区藏汉双语理科师资培训中心和中国中小学绿色教育行动青海师范大学可持续发展中心。全院现有教职工210人,西校区现有教职工113名,普通本科生711人,其中专任教师80人,教授12人,副教授40人,讲师43人,本科以上学历99人。教师累计发表科研论文472篇,取得国家级奖励3项,完成“863”课题两项,已通过鉴定验收,20余年来,共获省级以上奖励31项,累计自编出版双语教材26部,其中13部教材获省级以上奖励,出版各类论(编译)著61部,其中藏汉双语理科教材15部并获5项省级奖励。

学院占地近 240余亩(含两个校区),校舍建筑面积3.3万余平方米。图书馆藏书量达11.7万余册(其中西校区藏书量3.4万册),拥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建有标准化多媒体教室和微机室,校园网已全面开通,远程教育和网络平台已服务于教学工作。

学院历来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近年来,被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和海南州政府评为“全省普通高等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州级“文明单位”;《中国教育报》、《青海日报》和青海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学院的办学情况和教学成果予以数次报道;2002年经教育部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项目领导小组批准,我院被纳入全国民族、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程项目;2003年五省区藏族教育协作领导小组第六次协作会议明确指出了我院要承担为五省(区)藏区培养、培训教师的任务,学院在全国藏族地区“两基”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04年,已向五省区输送了熟练掌握藏汉双语教育教学的师资和其他经济社会急需的人才5000余人,他们以“ 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的实干精神,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发展目标】依托青海师范大学办学资源优势和独特的青海地缘文化优势,努力把学院办成国内知名的藏汉双语理科师资教育基地、藏汉文化研究中心和藏文信息处理中心。从 2006年起,逐步扩大招收藏、甘、川、滇籍学生,并逐年增加,到“十一五”计划末,实现在校学生中外省籍学生比例不少于40%,努力实现招生、就业“两头”面向五省(区)藏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规模暂控制在1000人左右。积极创造条件,优化教师结构,争取2006年实现藏语言文学和民族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申报成功并招生,到“十一五”计划末,在校硕士研究生达到相当规模,同时 积极争取博士研究生学位授权点。为提高藏汉双语各专业学生语文水平,在加大汉语文教学及汉语水平测试的同时,创建“藏语文水平等级考试系统”,按先校内后校外的步骤,逐步把我院建成全国藏文水平等级考试组织学校,从而加大学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青海师范大学民族师范学院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木多 院长 朋毛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