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林镇

乡镇简介巢湖市居巢区槐林镇位于风光秀美的巢湖南岸,316省道穿境而过,依山傍水,交通便捷。槐林镇总面积16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5万亩。全镇辖14个村委会、2个社区居委会。镇区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槐林镇集渔网之乡、鱼米之乡美誉于一身,是省级中心建制镇(副县级)。2008年9月被安徽省政府认定为渔网产业集群专业镇。[1][4]
区划沿革槐林镇位于居巢区西南端,巢湖南岸,西南于庐江县一桥之隔,316省道穿境而过。宋代罗愿《新安志》“嘴”中记载,槐林嘴,在十字河上,有槐林宫,临湖。巢湖市1985年地方志记载镇边一嘴延伸入湖,嘴上有很多槐树,镇以此得名,建国初属槐林乡,1958年成立槐林公社,1985年改为槐林镇。1992年撤区并乡,原海如乡整体划入,2005年12月村(居)配套改革,原沐集镇与原槐林镇合并成立新的槐林镇。全镇总面积165平方公里,人口7.2万人,耕地6.65万亩,山场面积3.58万亩,水域面积2万亩。辖16个村(居)委会,335个自然村。[2]
城镇建设城镇建成区内中小学、幼儿园、医院、文化站、广播电视站、电影院、老年活动室、邮局、电信、地税分局、国税分局、工商所各一座,有供水2000吨/日水厂、8000吨/日的水厂各一座,有110kv变电所、小商品专卖市场、综合农贸市场、渔网专业市场各一座。其城镇地理位置优越,城镇配套服务体系齐全,经济活跃,市场繁荣。[3]
交通运输槐林镇水陆交通十分便利,316省道穿而过,镇区距巢湖、庐江仅33公里,槐青公路北面直抵巢湖码头仅1公里,水上交通运输方便,南与坝镇连接,交通便捷。[3]
水电通讯槐林镇建有8000吨/日和2000吨/日产的自来水厂各一座,水源取自巢湖,净化处理后,水质优,达到国家饮用水标准,现该厂的主供水管道(DN400)已接至工业集中区。
巢湖电力供应十分充沛,属华东电网供给,供电充足。区内一座110kv变电所正在建设中,以确保工业用电需求,这将给区内企业提供更为充足的电力资源。
电话装机达1.6万部,市话百户拥有率超过80%,无线通讯更为方便,“移动”、“联通”两大业主均在区内开展业务,网络遍通全国,通讯方便快捷。“信息入乡”工程已覆盖全区,工业园内自建局域网站。商务信息、政务信息、科技信息等网络和办公自动化工程将在区内建成,信息服务将更为方便。[3]
历史文化槐林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巢县神墩遗址距镇西2000米,是一个成椭圆形的高台大土墩。土墩表层布满陶片和瓦砾,经考古专家考证,这里是古人曾经生活过的场所,属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有4000多年历史。先民们选择有水源的高地居住,既依赖自然,又防御水患和野兽侵袭,充分体现了他们聪明智慧,也证明了槐林镇古老而又文明的历史。
槐林镇因槐林嘴得名,槐林嘴是伸向巢湖内的半岛,岛上栽植了大片中槐,故称槐林嘴。当今嘴上仍有个槐200余亩,是个槐花盛开、环境优美的地方。槐林嘴上的巢湖庙,与巢湖北岸的中庙隔湖相望,为姊妹庙。当年香客如云,香火旺盛,可惜原庙宇被毁于日寇的炮火。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得以恢复重建,使这里又成为风景名胜和佛教胜地。槐林镇的老街临湖而建,历史悠久,至今不少古民居依存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镇区范围向南拓展,已建成了4平方公里的新镇区。新街道布局合理,整洁宽畅,楼房鳞次栉比、商贸繁荣昌盛。街景花园如诗如画,居民小区温馨如春,被誉为“皖江山水名镇”,巢南的“苏南”。
槐林人历来崇尚文化,重教兴文,解放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文教事业发展迅速,教育事业跻身于全市先进行列。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尤其是槐林灯歌古朴典雅,优美动听,传唱不衰,成为巢湖民间艺术中的奇葩。[1]
行政辖村槐光村
[5]大汪村
蒋冲村
井峰村
垅山村
海如村
郭刘村
惠峰村
染坊村
大魏村
九峰村
平安村
青龙咀村
湖边村
官塘村
马尾村
潘付村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6]
总人口
41086
男
20977
女
20109
家庭户户数
11525
家庭户总人口(总)
40302
家庭户男
20462
家庭户女
19840
0-14岁(总)
11006
0-14岁男
5734
0-14岁女
5272
15-64岁(总)
27441
15-64岁男
14039
15-64岁女
13402
65岁及以上(总)
2639
65岁及以上男
1204
65岁及以上女
1435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39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