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高
1.李高(1047-1098),字伯镇,宋上虞人,参知政事庄简公李光之父。
《宋史》卷三百六十三*列传第一百二十二
李光,字泰发,越州上虞人。童稚不戏弄。父高称曰:“吾儿云间鹤,其兴吾门乎!”......
《山阴天乐李氏家乘》卷十*行传*兴宗公上虞派*第一至十六世
第八世 彻公三子——高:字伯镇,行五。庄简公三世墓表云公七岁善属文,既长敏于思,得纸笔立就有经世意,每困场屋曰:遇不遇命也。晚以书史自娱,诲时辈以忠孝,诸生受业,满门尤多著述。公老不废学,诸子皆躬自训导,不以家事累之。生宋仁宗庆历七(1047)年丁亥X月X日,卒宋哲宗元符元(1098)年戊寅,杨文靖公撰墓志铭。绍兴戊午(1138)赠太子少保。
配:史氏,赠文安郡夫人,合葬五夫大云隩。子五:允、贯、辉、光、宽。女一。
《山阴李氏家谱》【永思堂】世系图表
第七世——高:字伯镇,赠太子太保。配:史氏,赠文安郡夫人。生五子:允、冠(贯)、辉、光、宽。女一。庆历丁亥(1047)年十二月十一日巳时生,元符元(1098)年六月十一日卒,葬大云岙。
伯镇公传——光
先君讳高,字伯镇。七岁能属文,风度秀丽,父师尤所器重。既长,刻意文学,敏于思,得纸笔立就,一时从学者以百数计,每游场屋。凡公授以意旨多得第,而公每不遇,或请改笔可以当有司,公曰:遇不遇命也,不忍负所学。至晚岁,不复谋仕,杜门隐约以书史自娱,接乡闾辈必诲以忠孝,爵禄有命当尽在我者而已。性好交游,多著述,生平不读释氏书,而识见超然,盖有所自得者。病革时索笔题句云:突将离风驰电掣。午夜风云寒潭落月,风驰电掣不可留,寒光自空阔。其精诚超迈如此。龟山杨时撰墓志铭。
2.李高,男,湖北咸宁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药学院院长。国家新药评审专家,教育部出国留学基金审评组成员,湖北省药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湖北省药剂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武汉市药学会理事,《医药导报》杂志常务编委、《中国药师》杂志常务编委、《中华临床医药杂志》编委。1995年和1998年两次被评为同济医科大学跨世纪人才。2004年被评为湖北省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
研究方向:药物新剂型、药物及制剂的生物有效性
一、工作经历
自1977年同济医科大学药学系毕业后留校任教,一直从事与药剂学与药动学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在1988.4~1990.6及1997.1~1998.2期间分别在德国Tubingen大学人体药理研究所、Stuttgart市Dr.Margarete Fisher-Bosch 临床药理研究所和Heidelberg大学药剂与生物药剂研究所从事药物的体内吸收与代谢、药物的相互作用及疾病状态下药物动力学性质研究等工作。
二、承担课题
1、抑制小肠P-gp药泵和/或CYP3A4药酶作用的药用辅料与药物生物利用度关系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2、小肠P-gp药泵作用于药物生物利用度关系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3、药物两对映体之间相互作用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4、生物磁靶向在药微球治疗肝胆胰恶性肿瘤的研究 科技部863课题
5、MDR介导的多药耐药逆转剂与药物生物利用度的关系 教育部骨干教师专项基金
6、药物制剂生物有效度理论研究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7、地高辛小肠的外吸渗作用与血浆药物浓度的关系 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8、新型抗高血压药物MELE药动学及药效学的研究 湖北省科技攻关基金
9、抗高血压新药MELE的临床前研究 武汉市创新药物基金
同时还主持多项横向开发课题,如蛹虫草子实体保健食品及药品的开发研究、苯酰甲硝唑分散片、干混悬剂临床研究等课题。
三、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
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5篇论文以第一作者在国际知名刊物上发表;4篇被SCI收录,4篇被CA收录,3篇被BA收录;多篇论文获省级优秀学术论文奖。另外获国家新药证书一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