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厝镇

北厝镇位于福建省平潭县海坛岛的中南部,西濒海坛海峡,东南临坛南海,距县城5千米。陆域面积58.5平方千米,人口3.8万人(2004年)。辖19个行政村,74个自然村。娘宫港码头是平潭县进出岛的门户,竹屿港为对外货运港口。田尾村有鸦片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抗英名将江继芸墓,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十六脚湖为全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为省级自然保护区。南寨山石景为国家级海坛风景名胜区八大分区之一。
【代码】350128104:~201湖西村 ~202北洋村 ~203厝祥村 ~204澳尾村 ~205务里村 ~206跨海村 ~207先建村 ~208红山村 ~209红湖村 ~210北厝村 ~211庄上村 ~212娘宫村 ~213芦山村 ~214山利村 ~215天山村 ~216大厝基村 ~217美楼村 ~218湖南村 ~219吉钓村
【沿革】1958年置平潭公社敖东分社,1961年析置北厝公社,1984年改乡,1992年改镇。1997年,面积58.6平方千米,人口3.5万,辖湖西、务里、厝祥、澳尾、跨海、先建、红山、红湖、北厝、庄上、娘宫、芦山、山利、天山、大厝基、美楼、湖南、吉钓18个村委会。
北厝镇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海坛岛中南部,南、北、东侧分别与敖东乡、岚城乡、澳前镇接壤,西面隔海与福清市小山东相望。全镇面积50.89平方公里,其中耕地9705亩,山林20684亩,滩涂浅海13050亩。1995年,下辖18个行政村,73个自然村,7242户,3.49万人。镇址设北厝村,距县城7公里。
民国元年,属于敖网区、北海区、庄上区。民国20年,县境内设5区辖15乡,属于五区辖下的复兴乡、潭南乡。民国26年,属二区辖下的湖南、北厝联保。民国38年9月16日后,属二区,区公所驻地北厝,1958年3月设立湖西乡,8月并入敖东人民分社,1961年复设北厝人民公社。1984年撤销公社,建立北厝乡人民政府。1992年撤销北厝乡,设立北厝镇。
北厝镇西北部、东部地区有滩涂浅海,养殖业历史悠久;西部、西南部盛产贝类。1961年后,竹屿口海堤填筑后,西北部逐步发展为综合养殖区。1973年火烧港围垦后,南部浅海建设成为盐场。
北厝镇水陆交通便捷。竹屿港、娘宫港是平潭与内陆交往的主要港口。娘宫金井建有5000吨级散杂货码头,已辟为二类口岸。由于滩涂宽阔,海水养殖发展迅速。竹屿、娘宫、吉钓、小湾、南后澳等处已辟为养殖基地,养鱼6000多网箱。有镇办化工厂、养鳗场、石板材厂各1家,小盐场3家,运输船30多艘,1000多吨位。1995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4148万元。
镇境内的南寨山,因象形山石众多,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1994年动工兴修环山路。三十六脚湖是全省最大的天然淡水湖,环境清幽,是县域内重要的生态自然保护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