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棠
【凯棠简介】凯棠乡位于凯里市的东北面,东与台江县的台盘、革一两乡相邻,北与黄平县的山凯乡隔清水江相望,南与三棵树镇的板溪片区接壤,西与旁海镇相连,地跨东经108°04ˊ——108°09ˊ,北纬26°42ˊ——26°45ˊ,东西宽8.2公里,南北长10.1公里,总面积为51.27平方公里,呈“椭圆”形状。
“凯棠”系片村名,原称凯塘,凯堂。后改写为今名,系苗语音译,意为集会场,昔日有名扬四方的节日鼓笙场得名,乡以此得名。驻地在凯棠村阳亚、阳报寨。乡政府所在地距凯里市区有42公里,全乡辖芦笙、火香、梅香、凯棠、大坪、凯哨、养小、白水、龙塘、新村、南江等11个行政村,114个村民小组,44个自然寨。全乡有3684户19298人,全乡99%以上人口是苗族。
凯棠乡东南部为白岩组成的弱岩溶低中山,其余地属于溶岩组成的弱溶龚状低山,其土壤四面属石灰土,中部是黄壤,色土、水稻土相间分布,以黄壤土为多。地势呈南北走向,而凯棠乡为贵州省一类贫困乡镇,经济基础脆弱,条件差。主要有干炸书、别单、报别炸、报别福、坡里康等山峰,以干炸书为最高,海拔1050米。最低点为大坪村清水江边,海拔532米。平均气温16℃左右,年降雨量为1130毫升,无霜期289天。2003年来实有耕地面积13095亩,其中田0935亩。人均耕地面积0.68亩。森林覆盖率为36%。境内水资源、矿产资源缺乏,主要矿产资源有重晶石等。
【凯棠苗族大歌】凯棠苗族大歌是苗族古歌的一大类别,苗语称“Hxah Khat Hliob迎客大歌)”,(简称“Hxah Hliob(大歌)”,主要流行于清水江中上游凯棠、地午、板溪、革一等苗族地区,是苗族人在结婚嫁女、起房造屋、老人百寿时唱的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歌种。凯棠苗族大歌分吉祥歌、富贵歌、百寿歌三部分,以歌颂英雄、激发智慧、开发富贵、延年长寿和兴旺子孙为主题,因为会唱该大歌的人凯棠人最多,所以称为凯棠苗族大歌。
凯棠苗族大歌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唱的,它的禁忌非常严格。
唱者一般是男性,必须是主人和客人邀请的歌师,一般两人为一对;唱者须是善歌的头人和理老,年龄为四十岁以上,子女男丁女娃齐全;演唱场合一定有桌子、板凳、米酒和苗家菜肴等物,桌上放有12祥数的酬金。
作为苗族古歌的变体,凯棠苗族大歌仍然是盘歌体。
演唱时,主人歌师先问,然后客人歌师问答,一问一答,主人歌师唱完一段,接着就向客人歌师提问,客人歌师接唱时先高度概括主人歌师唱的内容和提问,然后才唱下去,并向主人歌师提问,如此边喝酒边演唱,反复循环,直至终场。有些歌师为了增加对方问答的难度,即兴创作一些恢谐幽默的段子,增加了趣味性,也减少了演唱的疲劳,这就是所谓的“歌花”。“歌骨”基本不变,但“歌花”各放异彩,增加了酒场的喜庆气氛和热闹程度。
苗文系统有声母32个,韵母26个,有8个音调。
凯棠苗族大歌的韵调一般很讲究韵律,吉祥歌、富贵歌和百寿歌,内容不同,调不同,唱法也不同。凯棠苗族大歌有3个声部。凯棠人认为调是把演唱时音落在某一个字,就把这个字音为调,重时深沉,轻时飘缈,快时滑润,慢时哼哼,如此类推,叙述庆的愿望。
凯棠苗族大歌,是五言体,压调不押韵,演唱讲求效果,唱词中叠音非常明显,这样的唱法充分展示了凯棠人古老庆歌及其礼俗歌唱的重要特征,即讲究歌唱的程序性和内容的延续性;讲究多声部的演唱效果,又兼顾无指挥无伴奏的自由随唱性。
凯棠苗族大歌声情并茂,具有很强的表演功能。歌师顾彪挖掘凯棠苗族大歌,把吉祥歌、富贵歌、百寿歌的歌调进行组合,组队参赛演唱,2008年获“多彩贵州”凯里市海选赛决赛原生态类比赛一等奖,2009年获天下西江·贵州省首届老年人银球茶杯苗歌侗歌大赛苗歌合唱组金奖。
凯棠苗族大歌篇幅宏大,内容丰富,底蕴深厚,几天几天唱不完,对研究苗族农耕文化的地域历史具有十分宝贵的价值。
现在,凯棠苗族大歌唱者年岁已稀,歌词濒临失传。挽救和传承,已经呼吁破喉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