蜻蛉日记
藤原兼家的老婆之一,是写《蜻蛉日记》的藤原道纲母。藤原兼家
的三个儿子是,藤原道长,藤原道隆,藤原道纲。
在平安时期摄关白、一夫多妻的社会背景下,日本贵族女性集中了多重社会矛盾,她们不仅成为男性政治斗争的工具,还要承受男性的性压迫。苦难的命运激发起她们强烈的内省精神。她们以敏锐纤细的感受将生活体验艺术地表达出来,这种纤细、内省又与日本平安时期烂熟的贵族文化精神高度一致。正是这种时代精神的客观要求与女性作家的主观条件在深层次上的遇合,成就了平安女性文学的繁荣。
她以这样的口气开头:“有一位女性无所依赖地度过了半生。”于是一段第三人称的哀婉情事便一章接一章地展开。写到后来,“我”字便出现了。男方被称为“那一位”,这很像中国乡间的羞涩女子的口吻。与和泉式部不同的是,这一位女子的爱情就显得痛苦多了,聚少离多,因为她找到的是一个放浪男儿,仕途上一帆风顺,据她说此人“英俊过人”,那官场上的模样远远看去真是令人羡慕,用她的话说是“光彩照人”。可是我们知道,往往所有热恋中的人都不能准确地说出对方。
确实无误的只是她的男人不断地送给她哀伤,最后这哀伤简直变得无边无际。十分真切委婉的笔触,几笔就写出一个多情女子的寂寞有多么深。她每一次都要给男子送上一首歌,而对方每一次都要让人捎回一首歌作答。如果男方差人送歌来了,那么送信人一定会呆在门外等她作答。
歌与歌的送还,是一个循环往复、一时没有穷尽的过程,也是一个情趣盎然的过程。今天看,这件事情的发生真是无处理解,无可救药。日本的男男女女,这里是指宫廷里的这一拨人,真是有多得用不完的闲情雅致。他们受过良好的教育,穿着华丽的衣裳,能随口吟哦。爱情这种事在他们中间是经常发生的,大致是女子苦恋衷情,男子英俊潇洒然而薄情。我们在读这些美妙但也痛苦的故事时,有时难免生出天真的想法:究竟有什么办法能让这些男子变得稍稍规矩一些呢?
她只好住到寺中。这是实在无奈的选择,往往也成为最后的选择。可是这一次“那一位”却设法把她从山上迎下来,仍然给她日常的欢乐和痛苦。就这样没有边际的消磨,等待,哀怨,泪水洒个不停。纤弱的女子,美丽的女子,后来最大的幸福和希望就是寄托在亲生的儿子身上。
她在这幸福中微笑着结束了自己的篇章,一丝长长的苦味却一直留下来。
日本古代女作家道纲母用假名文字写成了不朽的名著《蜻蛉日记》.这部作品巧妙地运用了中国的故事、传说以及白居易等人的诗句,甚至把汉语的修辞方法也运用于其中,从而开辟并拓宽了日本假名文学的创作途径和方法.《蜻蛉日记》之所以印有中国文学的痕迹,不仅和作者幼时所受的教育有关,而且和她痛苦的身世有密切的关联.作者与白居易反对"嘲风雪、弄花草"的写实主义方法产生共鸣,促使了这一划时代作品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