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面剧
jiǎ miàn jù
演员戴面具表演的戏剧。如古希腊悲剧,古罗马闹剧,中国的傩戏,意大利的即兴喜剧,日本的能乐等。
“假面剧”是一种集歌唱、舞蹈、诗歌以及赛会等为一体的综艺节目。1600年至1800年间非常流行,专门用来招待贵族王公。它取材于历史或神话故事,是以音乐为主,朗诵调代替对白的形式,同时伴随着众人合跳的假面舞场面,并穿插有哑剧或闹剧的戏剧形式。
“假面剧”最初流行于意大利,但至英国而臻极盛。英国一些很负盛名的作家如本·琼森、博蒙特、坎皮恩、弗莱彻、德克尔、雪莉、和米尔顿等人都曾为之写过剧本。
早期耗资最大、最为豪华的假面剧是雪莉作剧本、威廉·劳斯谱曲的《和平的胜利》(1633)。另有亨利·劳斯于1634年为弥尔顿作品谱曲的《科马斯》,洛克和吉本斯合作的《丘比特与死亡》(1653)、约翰·布洛 (1649—1708年)的假面剧《维纳斯和阿多尼斯》(1684 )等作品在当时也有颇有影响。
英国作曲家中最杰出的一位便是珀塞尔,种类繁多的剧场音乐是他的拿手好戏,《女预言家》(1690年)、《亚瑟国王》(1691年)、《仙后》(1692年,根据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改编)、《印度女王》(1695年)和《暴风雨》(1695年)统称为戏剧音乐,他创作了堪称17世纪歌剧史上最重要遗产的《狄朵与埃涅阿斯》(1689)一剧。珀塞尔共创作49部音乐戏剧,这些作品综合了英国假面剧、诗歌、戏剧、舞蹈、民间歌曲等多种形式。
到了18世纪阿恩(Arne)所作的《阿尔菲德》(1740)属于轻松优雅的游乐艺术表演,也是当时的杰作。
19世纪最著名的英国假面剧是米尔顿的《科摩斯》,由洛斯谱曲,于1834年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