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文尚书
疑古事件儒家经典《尚书》的一种,我国上古历史文件的汇编。古《尚书》经秦焚书亡失。汉初秦博士伏胜传二十九篇。后学者递相授受,分大小夏侯及欧阳三家。因其以汉隶书写,区别于古《尚书》,故称今文尚书。是中国上古历史文件和部份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内容涉及原始公社末期、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初期的史实。相传曾经孔子编选,事实上有些篇章如《尧典》、《皋陶谟》、《禹贡》、《洪范》等都是后来一些儒者增补进去的。西汉初年,由秦博士伏生口授,用汉代通行文字隶书写定,计二十八篇,故称今文尚书。清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是较好的一种注解。
疑古与信古疑古派认为《尚书》中补进的部分,必是后人伪作。然而,也有学者持相反观点。聂文涛认为:补进的部分应该是当时学者严格考证后补进的。因此,不能凭此断定就是伪作。显然,如果出现汉代以前的考古证据,说明补进之前确有相关篇章,则证明疑古派的论据不足。郭店楚墓竹简正好提供了相关证据。
郭店楚墓竹简一九九三年十月,湖北省荆门市沙洋区四方乡郭店村的一座战国墓葬中,出土了一批楚文字竹简。经过专家们的整理识别,楚简图版及释文已于今年五月由文物出版社发行,书名叫做《郭店楚墓竹简》。
据说墓曾被盗,竹简亦曾殃及。劫余竹简八百零四枚,出土时已散乱无序,可得一万三千余字,全部是学术著作。据考古家们根据墓葬型制及器物纹样等推定,入葬年代当为战国中期偏晚,约公元前三百年上下;墓主属士级贵族,很有可能便是殉葬耳杯铭文所称的“东宫之师”,即楚国太子的老师。
整理后的竹简可分为两部分:道家著作和儒家著作。道家著作共两种四篇,即《老子》三篇、《太一生水》(楚简除《五行》篇自带篇名外,其他著作皆未标名。有三篇与传世本《老子》某些章节相似,一篇与《礼记·缁衣》相似。其他无名者,已由整理者命名。)一篇;儒家著作十一种十四篇,计《缁衣》《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五行》《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各一篇,《语丛》四篇。
楚墓竹简五行这些竹简表明,含五行理论未必就是秦汉之后的伪作。
【原文】
1 五行囗型于内胃之囗之行不型于内胃之行义型于内胃之囗之
2 行不型于内胃之行囗型于内胃之囗之行不型于内胃之囗
3 囗囗于内胃之囗之行不型于内胃之行圣型于内胃之囗
4 之行不型于内胃之囗之行囗之行五和胃之囗四行和胃之善善人
5 道也囗天道也君子亡囗心之囗则亡囗心之智亡囗心之智则亡中心
6 囗囗亡囗心囗囗囗囗安不安则不药不药则亡囗五行皆型于内而时行
7 之胃之君囗士又志於君子道胃之囗士善弗为亡近囗弗
8 之不成智弗思不得思不清不囗思不伥不型不型不安不安不药不乐
9 亡囗不囗思不能清不智思不能伥不囗不智未见君子囗心
10 不能囗囗既见君子心不能兑亦既见止亦既囗止我心则
11 囗此之胃囗囗囗思不能清不圣思不能囗不囗不圣
12 未见君子囗心不能囗囗既见君子心不能降仁之思也清清
13 则囗囗则安安则囗囗则兑兑则囗囗则新新则囗囗则玉色玉色则型型则囗
14 智之思也伥伥则得得则不亡不亡则明明则见囗人见囗人则玉色玉色则型型
15 则智圣之思也囗囗则型型则不亡不亡则聪聪则囗君子道囗君子道则玉音玉音则型型
16 则圣囗人君子其义囗也能为囗囗句能为君子囗其蜀也
17 囗囗囗囗囗涕女雨能囗囗其囗囗句能至哀君子囗其
18 囗囗囗子之为善又与司又与冬也君子之为囗也
19 囗囗囗囗囗冬也金圣而玉晨之又囗者也金圣善也玉音圣也善人
20 道也囗而囗囗囗有囗者囗句能金圣而玉晨之不聪不明不圣不
21 智不智不囗不囗不安不安不乐不乐亡囗不囗不兑不兑不囗不囗不新不新不囗不囗不囗不囗不囗不囗不果不果
22 不柬不柬不行不行不义不囗不敬不敬不严不严不囗不囗不共不共亡囗未尚
23 囗君子道胃之不聪未尚见囗人胃之不明囗君子道而不智
24 其君子道也胃之不圣见囗人而不智其又囗也胃之不智
25 见而智之智也囗而智之圣也明明智也囗囗圣也明明才下囗囗
26 才上此之胃也囗君子道聪也囗而智之圣也圣人智而
27 道也智而行之义也行之而时囗也见囗人明也见而智之
28 智也智而安之囗也安而敬之囗也圣智礼药之所囗生也五
29 囗囗囗囗也和则药药则有囗有囗则邦囗囗文王之见也女此文
30 囗囗囗囗囗于而此之胃也见而智之智也智而安之囗也安
31 而行之义也行而敬之囗也囗义囗所囗生也四行之所和也和
32 则同同则善颜色囗囗囗囗也以其囗心与人交兑也中心兑囗囗
33 于兄弟囗也囗而信之新新而囗之囗也囗父其囗囗人囗也囗心
34 囗囗而正行之植也囗而述之囗也囗而不畏囗语果也不
35 以少道夌大道柬也又大囗而大囗之行也贵贵其止囗囗义也
36 以其外心与人交远也远而囗之敬也敬而不囗严也严而畏
37 之囗也囗而不乔共也共而尃交囗也不东不行不匿不囗
38 于道又大囗而大囗之东也又小囗而囗之匿也又大囗而弗大
39 囗之不行也又小囗而弗囗也不囗于道也东之为言猷练
40 也大而晏者也匿之为言也猷匿匿也少而访诊者也东义之方也匿
41 囗之方也囗义之方矛囗之方也不囗不囗不囗不囗此之胃
42 也君子集大成能进之为君子弗能进也各止于其里大而
43 晏者能又取安少而轸者能又取安疋肤肤达者君子道胃之囗君
44 子智而囗之胃之囗囗智而事之胃之尊囗者也後士之囗囗者也
45 耳目口鼻手足六者心之囗也心曰唯莫敢不唯如莫敢不如
46 进莫敢不进後莫敢不後深莫敢不深囗莫敢不囗和则同同则善
47 目而智之胃之进之囗而智之胃之进之辟而智之谓之进之
48 几而智之天也上帝贤女毋贰尔心此之胃也大囗者其
49 人天也其人囗者人囗也囗道而兑者好囗者也囗道而畏者好
50 义者也囗道而共者好囗者也囗道而药者好囗者也
五千年文明中华文明始于百家争鸣?始于西周?始于商汤?一直是信古和疑古的争议。《今文尚书》就是这样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