迈锡尼古城

在欧洲人类文明发展历史上,古希腊罗马时代是第一个高峰。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希腊进入青铜时代。这一时期先后以希腊的克里特岛和大陆南端伯罗奔尼撒半岛北部的迈锡尼古城为中心形成了“米诺斯文化”(岛上的克索斯王宫以米诺斯国王命名)和“迈锡尼文化”。迈锡尼古城遗址于1999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以爱琴海地区形成的希腊上古文化,统称为“爱琴文化”或“爱琴文明”时期。
图1极限片表现的是迈锡尼古城遗址西北角的“狮子门”,为古城据险御敌之要冲。该门由独石建成门柱,上覆以巨石门楣,门楣之上又有一整块巨石并镌刻两头雌狮的浮雕,“狮子门”因此得名。雌狮子是迈锡尼宗教地母神的象征。庄严的浮雕形象给古城入口造成了一种威武肃穆、坚不可摧的氛围。进入城门就可看到城堡内的建筑以当年迈锡尼国王的皇宫为主体并设有圣火祭坛、国王的珍宝室、多座竖坑式墓穴和蜂窝式墓葬群。在荷马史诗中,它是一座“黄金遍地”“建筑巍峨”“通衢纵横”的名城。极限片上的邮票是希腊纪念德国著名考古学家亨利希·谢里曼逝世100周年(1822~1890)而发行的。邮票图画左侧为谢里曼博士像,右侧为狮子门,配狮子门图画明信片销1990年10月11日原地邮政日戳。谢氏于19世纪80年代以顽强毅力多次发掘遗址,为迈锡尼古城重现人世作出了重大贡献。这是一枚突出狮子门局部的和谐极限片。
黄金之城据荷马史诗描述,兴盛时期的迈锡尼是一个“富于黄金”的都市,以金银制品名扬天下。
现存的迈锡尼城堡位于查拉山和埃里阿斯山之间的山顶上,平面形状大致呈三角形。城墙由巨大的石块环山修建,高8米,厚达5米。西北面开有一座宏伟的大门,门楣上立有三角形石刻,雕刻着两只跃立的雄狮,虽无头但仍威武雄健。这两只猩狮子雕塑是欧洲最古代的雕塑艺术,这种左右对称的雕刻形式显然是受到东方文化的影响,迈锡尼城堡的正门因而被称为“狮子门”。
“狮子门”内左边有一间小屋,估计是古代看门人的住所。在“狮子门”内侧、独眼人墙以东发现有6座长方形坚穴墓,这些墓葬被包围在竖立的石板围成的圆圈中,直径约26.5米,称为圆形墓圈A。在石圆圈中,谢里曼夫妇发现了第6座坟墓。这6座长方形的坚穴墓大小深度不同,长2.7米至6.1米,深0.9米至4.5米,墓顶用圆木、石板铺盖,大部分已经坍塌。6座墓葬中共葬有19人,有男有女,还有两个小孩,同一墓中的尸骨彼此靠得很近,这些尸骨大多被黄金严密地覆着,男人的脸上罩着金面具,胸部覆着饰,身旁放着装饰用的金匣,各种名贵的材料做的别针,衣服上装饰着雕刻有蜜蜂、乌贼、玫瑰、螺纹等图案的金箔饰件;两个小孩也包裹在金片之中。
谢里曼发现这批古墓和墓中大量的金银制品后,他结合荷马史诗中有关阿伽门农从战场凯旋归来后,其妻子和情夫在宴会上(一说沐浴时)趁其不备将这位迈锡尼国君谋杀的传说,认定墓中戴着金具的死者就是从特洛伊距争中归来的阿伽门罗及基随从的遗骸。1951年,即谢里曼发掘迈锡尼这后75年,希腊考古帕巴底米特里博士发现了第二个墓区,称为圆形墓圈B,这个墓区在“狮子门”以西仅百米之遥,发掘出来的珍宝完全可与谢里曼发现的相媲美,而且时代与前者基本相当。古希腊人认为这里是阿伽门农的妻子克里泰涅斯特拉及其情夫和同谋者的墓地,因为古希腊神话传说谋杀阿伽门农的凶手是不配葬在城堡以内的。事实上,这些长方形竖穴墓的年代约为公元前一千六百年至公元前一千五百年,早于特洛伊战争的年代约三四百年。假使果真有阿伽门农其人的话,他应该是生活在特洛伊战时期,即公元前一千一百八十年左右,而不是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500年,显然这些墓穴既不是阿伽门农及其随从的墓地,更不会是阿伽门农妻子与情夫等的葬身之所,而是迈锡尼王族成员的墓穴,墓圹中的死者也是陆续安葬进去的。这座墓的主室平面呈圆形,用黄褐色的石灰岩砌成圆锥状,高13.7米,底部直径约为15.2米,地面铺石灰,北侧山岩内还凿出一方形侧室。东侧有宽6米、长36米的墓道,墓门总高10.5米,门内有长约5.2米的甬道,重达120吨的巨石盖于其上,墓室的四壁饰以壁画。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迈锡尼君主将他们的宝藏都收藏在里面,故称这为“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