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淑墓志
元淑墓志,八十年代初出土于大同市城东十公里白登山下的东王庄村。此志刻于北魏宣武帝永平元年(508年),碑高0.74米(加额),宽0.42术。碑额为“魏元公之墓志”六个篆书,风格与司马金龙墓表篆额相近,但书法略逊一等。墓志正文为楷书,坚二十四行,每行二十七字,共计511字。字格二厘米见方。志文除右下部和左上部因年久接土,二十余字漫灭不可辩读外,绝大部分字体精整,锋颖犹新。它是目前大同地区出土的北魏志石中文字最多的一种。其铭文如下:(正面)魏元公之墓志」大魏故使持节平北将军肆朔燕三州刺史都督□□□□□□□□□」二道诸军事平城镇将复脂使持节镇东将军都督相州诸军事相州」刺史嘉谧日靖元讳淑字买仁司州河南洛阳人也」昭成皇帝曾孙常山康王第廿五之宠子公承口皇极分琼帝绪幸友」转于翻年忠顺发于未井靖与停渊争其提动与流波竞其骇至於始」立耐栽黄霸之风暨於不或而树勿嫌之化标九功於千祀显六德于」万叶故文焕于魏史可得而略之以正始四年岁次丁亥十月丙辰朔」廿三日戊寅春秋六十一其夫人乃贺浑给事相州刺史相国侯赵郡」吕金安第六之敬女幼秉箱节之规长遵冰洁之度化光爱自三宫风」辉发於四裔恒轨宋姬之遗迹常准起家之余范故建绩於百龄之下」立名于千岁之上乌可详哉且略其旨也以正始五年岁次戊子三月」甲申朔十五日戊戌春秋五十六金蓖于旧京金城之公馆越自来岁」永平元年十有一月庚辰朔十五日甲午葬于白登之阳惜乎遴厉逝」矣弗救乃镌以幽石镂以显迹其辞日」赫矣元极显自黄基分艰神□敷琼灵芝德由泰夏道新肆兹慧属凤」举哲应龙期云潭朔坡风液燕区义隆平镇温盛相墟响绩八表功闻」九居□承宝历德音□符冰不异操霜弗改雕内仪明闺外式显韶徽」咏三宫休歌四标节固宋姬情□□遥仁体春彩德齐夏荣纯以绥微」粹以接英百两方显着于千龄□则松□□则杨堂鸿悲风悼禽哀云」□魂归霄口魄□□□铭金□□宜迹后□ (背面)永平元年岁次戊子十二月庚戌朔四日癸丑建」太常博士青州田徽宝造」书者相州主簿魏洽。 志文记述了墓主人元淑及其妻吕氏的身世和功德。元淑本名拓跋淑,是北魏先世昭成皇帝拓跋什翼犍(道武帝拓跋珪的祖父)第五子拓跋寿鸠的曾孙,生于太武帝太平真君八年(公元447年),宣武帝正始四年(公元507年)卒于平城镇将任上。据《北史》载,元淑“善骑射”,‘能弯弓三百斤”,颇有政绩。此墓志极力褒扬他的功德、品行,虽不免有过誉之处,但毕竟补充了史料的不足。 元淑墓志的珍贵价值是在书法艺术方面。元魏后期书法逐步形成了一种俊利疏朗,严格之中富有变化的书风。此墓志是这个变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元淑墓志》的用笔,以方笔为主,不失魏碑雄强、质朴的基本风貌,而许多地方参用圆笔,又具有意态生动、凝重遒劲、富有立体感的特点。 在结字方面,《元淑墓志》更有其独到之处:其一是打破了魏碑字体一律呈扁方形的成法,而略呈长形又富于变化;其二是体势以奇取胜;其三是以行入楷,意趣横生。《元淑墓志》的用笔和结字方面的这些独到之处,使它卓然独立于魏碑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