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潟地震

一.1964年地震
地震简介●发震时刻
1964年6月16日
●震中位置
日本新潟市(Niigata)
●震级
7.5级
地震后果新潟市新建的高层楼日本新潟地震景况房考虑了抗震问题 ,在这次地震中,这种楼房的整体性都比较好,没有因地震而坍塌。但是有些楼房却出现了地基失效问题。含水的砂土在地震波的晃动下变得像流沙一样能够滑动,这种现象称为砂土液化。地下水位较高也是砂土液化的原因之一。有些楼房由于这种情况在地震中像火柴盒一样整体地倾斜,有的虽然没有完全倾倒,但已转过20°~30°的角度,不能居住。
二. 2004年地震
地震简介●发震时刻
2004年10月23日17时56分
●震中位置
日本新潟市中越地区
●震级
6.8级
●烈度
7度
●震源深度
20公里
●伤亡人数
死:31人,伤:超过2100人
地震经过地震发生时,行驶在浦佐至长冈间的新干线列车“朱鹮325”号的10节车厢中第1节和第9节脱轨,但155名乘客中无人受伤。这是40年来新干线首次发生脱轨事故。当地部分地区的人们几乎无法站立,距离震中约256公里远的东京的建筑物摇晃了近1分钟。
地震后果●失火坍塌不断
受地震影响,新潟县境内各地区约28万住户一度停电,3.7万住户燃气供应中断。在小千谷市,水、电、燃气等生活必备能源供应和电话通信线路均被暂时切断。由于地震来袭时正值晚饭时间,因此引发多起火灾,仅长冈市就报告8起火灾,其中7起得以迅速扑灭。
城市建筑倒塌严重,死伤事故多由此而起。不少公路、桥梁发生崩裂、倒塌状况。有数起山边住屋被土石掩埋。据日本内阁总务省消防厅初步调查,目前已知有两处发生活埋事件,由于有很多地方电话不通,影响救灾工作,预估伤亡人数还会持续增加。日本全国超市连锁公司“吉之岛”在小千谷市的分店二层在地震第一波袭来时倒塌。
●4.2万居民已被疏散
新潟县地方政府说,全县各地区约4.2万居民已被疏散。他说,值得庆幸的是,地震震中在农村地区,人口密集的城市居民区得以避开。尽管如此,路透社报道说,至少已有21人在地震中死亡。截至24日,已有2000多人受伤。据新潟县警方说,还有多人埋在瓦砾下,目前生死不明。
●新干线40年来首次出轨
地震发生时,行驶于浦佐至长冈间的新干线列车“朱鹮325”号发生脱轨事故,所幸的是151名乘客中没有任何人受伤。
自从东海道新干线1964年开业以来,运行中的日本新干线出现脱轨还是第一次。据JR东日本公司提供的消息,325号列车的10节车厢中共有8节脱轨。最后1号到3号的三节车厢出现最大40度的倾斜。目前公司已经派遣工作人员到现场进行抢修,但包含轨道和桥墩的检查在内,预计到完全恢复运行还需要几天时间。
新干线的全称是“高速铁路运输系统新干线”,在铁路上行驶的是一种特制的电气化火车,火车头是流线型的,像巨型子弹,开起来如子弹出膛呼啸前进,所以有“子弹列车”之称。日本新干线在上世纪60年代开始计划修筑,从运行至今还没有出现过任何重大事故,本次发生出轨事故的是其中的上越新干线,起点为东京,终点是新潟。
地震发生后,上越新干线所有班车完全停驶,一度停开的长野新干线在稍后恢复通车,东北新干线与东海道新干线经安全确认后则照常营运。东京通往新潟的关越高速公路与小千谷交流道间的隧道发生陷落,交通中断,另外,盘越高速公路、上信越高速公路都全面封锁,暂停开放。
●巨额经济损失
新潟中越地区10月23日发生的强烈地震已至少造成约3万亿日元(约合285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这是自1995年阪神大地震以来,日本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
连续地震日本地震监测气象厅说,当日第一次地震发生在东京时间17时56分,震级为里氏6.8级,震中位于新潟县小千谷市附近地下20公里处。16分钟后,又发生一次里氏5.9级的地震。第三次强烈地震发生在东京时间18时34分,震级为里氏6.3级。此后,这一地区又发生了4次有强烈震感的余震。其中一次余震震级达里氏5.0级。
震中烈度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向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报告说,对有关数据的分析表明,新潟中越地震震中烈度与1995年阪神大地震震中烈度相同,同为最高的“7度”。根据有关规定,地震烈度由气象厅确定,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观测结果可作为参考。
地震震级反映地震释放的能量大小,地震烈度则表示地面受到地震的影响和破坏程度。日本将地震烈度分为10个等级,其中7度是最高级,烈度7度的地区房屋会倒塌。
伤亡解释日本专家和国际地震灾害专家认为:
首先是这次地震的特性。在这次新潟县地震中,接连发生了三次地震,因而被称为“三胞胎型”地震。不亚于主震的强烈余震造成泥石流和建筑物倒塌加剧了灾情。因第一波地震就逃往户外造成死伤的人不断增加,令“地震先往外逃”原则失效。
第二是23号台风“助纣为虐”。专家指出,由于刚刚过去不久的23号台风带来的暴雨使地面和建筑物结构大量含水而出现松弛,连续三次强震一下加大了这种松弛。因此坍塌灾情进一步扩大。
第三是偏远山区防灾信息不能及时通达,政府防灾方面仍有不到位。日本媒体报道称,防震费用以及防灾意识等方面,自阪神地震之后现在陷入瓶颈状态,而住宅抗震加强措施则迟迟未见进展。死者中,13人为60岁以上的老人,5人为12岁以下的儿童和婴儿。由此可见,危险感知能力和行动力方面存在障碍的“灾害弱者”,受害集中状况已不容忽视。
地震原因日本防灾科学技术研究所和气象厅说,观测表明,新潟县中越地区发生地震时,观测到的显示摇晃强度的最大加速度值为1500伽(即gal,加速度单位),远远超过最大摇晃强度818伽的1995年阪神大地震。
此外,日本国土地理院观测到的地壳变动结果显示,位于23日地震震源东侧的新潟县汤之谷村的电子基准点向西北方移动了约5厘米,位于震源西侧的三岛町的电子基准点向东南方移动了约5厘米。这说明,来自东南方和西北方的压力共同造成了地壳变动,引发了新潟县中越地区的地震。
日本地震专家阿部胜征认为,在新潟县小千谷市之所以发生里氏6.8级地震,是由于东西板块的压力导致出现地壳“变形集中带”,在释放积蓄能量的过程中反复出现了里氏6级左右的地震。
阿部说,23日新潟地区发生大地震之后,在短时间内共出现了震级在6级左右并逐渐降低的4次余震,这样的地震属于“本震-余震型”地震。发生此次地震的地区存在地下褶皱带,褶皱长40至50公里,呈东北至西南走向,褶皱带上有大量断层活动。由于太平洋板块每年以数厘米的速度向西挤入日本列岛下方,而东日本海所在的欧亚大陆板块每年以1至2厘米的速度向东移动,与太平洋板块发生碰撞。板块间的相互作用在新潟地区形成了“变形集中带”,过去这里一直是地震多发地区。
据日本气象厅的专家说,1933年新潟地区发生的6.1级地震,1964年发生的里氏7.5级新潟地震,与此次发生的地震一样,均是褶皱带中的一个断层错位所致。如此引发的地震会造成楼房倒塌,损失惨重。如果震源在海底,还会引发海啸,加重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