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林多后书
哥林多后书为新约圣经书卷之一,由使徒保罗所著。
给哥林多教会后,当地信徒的信仰态度未见好转,反有恶化的倾向,于是他亲往该处图解决教会中的问题,但结果不能达到前往的目的,甚至双方闹得很不愉快。离开后,他写了一封严厉责备教会的书信,由提多带往哥林多。其间,保罗心里十分焦虑,盼望那封信能使教会回转。终于提多带回信徒悔改的喜讯,保罗于为之释然和欢喜,遂在马其顿写下本书(约为公元55年至56年间),解释他改变行程的因由,劝勉教会接纳悔改者,解释自己事奉的身份和性质,并教导教会如何收集捐款,赈济耶路撒冷的信徒。
使徒行传十八章记述保罗第一次探访哥林多。这事发生在他的第二次传道旅程中,即他在亚略巴古向雅典人辩道之后。
在哥林多,保罗与亚居拉和百基拉一起做织帐棚的工作,并在会堂传道。西拉和提摩太从马其顿来与他会合,一起参与这次传道工作,为期最少十八个月(徒一八11)。
大部分犹太人拒绝保罗所传的道,他便转而向外邦人传道。因有人信主得救──其中有犹太人和外邦人──犹太人领袖便拘捕保罗,带到方伯迦流面前。但迦流以不是他管辖范围为理由,把他们逐出公堂。
这次审讯后,保罗留在哥林多一段日子,然后起程前赴坚革哩、以弗所,再踏上返回该撒利亚和安提阿的长途旅程。
在第三次传道旅程中,保罗再访以弗所,并在那里逗留了两年。期间,哥林多教会派了访问团来探望他,要求他在许多事上给予意见。哥林多前书的写成,就是为了回答这些疑问。
使徒保罗其后着急知道哥林多信徒对他信中的内容有何反应,尤其在教会如何处理犯罪之肢体的问题上。因此,他离开以弗所,前往特罗亚,盼能见到提多。遇不上提多,他便再过到马其顿去。提多在那里为他带来好消息和坏消息。教会中的圣徒处罚了犯罪的圣徒,结果这位圣徒的灵性复苏过来;那是好消息。但信徒从未履行他们的计划,把捐献送给耶路撒冷有缺乏的圣徒那里;那是不太好的消息。最后,提多报告说,假师傅在哥林多十分活跃,正在动摇保罗所建立的工作,并怀疑他作为基督仆人的权威;那就是坏消息!
保罗就在这些处境下,在马其顿写成哥林多后书。
在前书,保罗的身分主要是一位导师,但在后书,他则取了牧者的职分。你若细心聆听,会听出一个真正爱神子民的人的心跳声,他甚至愿意为他们的好处而献上自己。
现在就让我们准备就绪,开始这奇妙的探险旅程。研读这些“呼出来的思想、燃烧着的言语”时,让我们祷告,求圣灵光照我们。
大纲
壹.保罗解说自己的职事(一~七)
一.问候(一1、2)
二.安慰受苦者的职事(一3~11)
三.保罗改变计划的解释(一12~二17)
四.保罗的荐书(三1~5)
五.旧约与新约之对比(三6~18)
六.清楚地传讲福音的责任(四1~6)
七.有属天指望的瓦器(四7~18)
八.在基督审判的光中活着(五1~10)
九.保罗在事奉上问心无愧(五11~六2)
十.保罗的事奉态度(六3~10)
十一.保罗求圣徒有宽宏的心(六11~13)
十二.保罗求圣徒有合乎圣经的分别(六14~七1)
十三.保罗喜闻哥林多的好消息(七2~16)
贰.保罗勉励信徒为耶路撒冷圣徒捐献(八~九)
一.慷慨捐献的好榜样(八1~9)
二.完成收集捐献的忠告(八10,11)
三.慷慨捐献的三个原则(八12~15)
四.收集捐献的三位好弟兄(八16~24)
五.要求哥林多信徒证明保罗夸赞他们的话没有落空(九1~5)
六. 慷慨捐献的报酬(九6~15)
叁.保罗为自己的使徒身分辩护(一○~一三)
一.保罗对指控者的回应(一○1~12)
二.保罗的原则:为基督开拓新领域(一○13~16)
三.保罗的最高目标:主的称许(一○17、18)
四.保罗维护他的使徒身分(一一1~15)
五.保罗为基督受苦证明他是使徒(一一16~33)
六.保罗所得的启示证明他是使徒(一二1~10)
七.保罗所行的神迹证明他是使徒(一二11~13)
八.保罗未决定访问哥林多的行程(一二14~一三1)
九.保罗的使徒身分有哥林多信徒作证(一三2~6)
十.保罗愿意亲切地对待哥林多信徒(一三7~10)
十一.保罗奉三一神的名作末了的祝福(一三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