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马兰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2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蒙古马兰

【药 名】蒙古马兰

【拼 音】MENGGUMALAN

【来 源】为双子叶植物药菊科植物蒙古马兰的全草及根。

【功 效】消痈散肿、解表利咽。

【主 治】治痈疽疮疖、疼痛瘙痒、 风热外束肺卫、肺气失宣、头痛身痛、咽肿喉痛、感冒、咳嗽、咽喉痛、痈疖肿毒。

【性味归经】苦、凉。心、肺、膀胱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一9克。外用:适量捣敷。

【别 名】北方马兰(《内蒙古植物志》)、羽叶马兰、刘寄奴(四川)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四川。

【拉丁名】蒙古马兰kalimeris mongolica (Franch.) Kitam.

【考 证】始载于《中国植物志》,全草在四川作刘寄奴用。

蒙古马兰 Kalimeris mongolica

属种: Kalimeris mongolica

属名:马兰属Kalimeris

科名: 菊科 Compositae

属种名定名: Kalimeris mongolica (Franch.) Kitam.

[ 形态特征与分布 ]

蒙古马兰

多年生草本,高达1米。茎直立,具沟棱,有硬毛或无毛,中部以上分枝,分枝开展。基生叶花期枯萎,茎下部叶无柄,匙形,长8-9厘米,宽2厘米,基部狭楔形,先端圆形,具小突尖,边缘中部以上具微波状齿,并具缘毛,两面密被糙毛;茎中部叶倒披针形,长5-7厘米,宽1.5-2厘米,基部狭楔形,先端渐尖,羽状深裂,裂片长圆形,先端尖,全缘;茎上部叶向上渐小,羽状深裂至全缘。头状花序多数,排列成伞房花序或复伞房花序;总苞半球形,总苞片3层,近等长,长圆状卯形,先端钝,边缘白色,膜质,具缘毛;舌状花1层,蓝紫色、淡蓝紫色或淡蓝色,舌片长1.5-2.5厘米,宽3毫米;管状花多数,黄色,先端5齿裂。瘦果扁,倒卵形,长2.8-3.5毫米,宽2毫米,被微毛,具边肋。花期7-8月,果期9月。

生于河岸、路旁草地、山坡灌丛中。分布于我国北部。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