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记录法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09-11-09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舞蹈记录法

dance notation

记录舞蹈的方法,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直观

的、形象的再现,如录像、电影或图片等;另一种则是

使用文字、舞蹈术语或舞谱来进行记录。中国在晚唐、

五代时曾用“据”、“按”、“送”、“舞”等词汇来

记录舞蹈动作。宋代则用描述鸟兽形象的词汇如“雁翅

儿”、“龟背儿”等来记录舞蹈动作。近代也用“倒踢

紫金冠”等术语来代表某一特定的舞蹈动作。舞谱是用

符号或图文来记载舞蹈的动作和方位变化的一种书面记

录方法,其作用相似于记录音乐的五线谱。中国古代有

敦煌舞谱、宋德寿宫舞谱、元韶舞舞谱、明朱载□舞谱

等。

世界各国记录舞蹈的方法也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

古代埃及人曾用象形文字来记录舞蹈。15世纪中叶的西

班牙是用横的和竖的笔划来记录舞步,并用字母来代表

舞步名称。这种使用字母符号的方法,虽较简单易学,但

不能记录较复杂的离地跳跃动作和舞姿。进入18世纪,出

现职业舞蹈家以后,舞蹈动作更趋复杂。法国人R.A.弗

耶发明了用曲线来表示舞台上舞蹈者的走向,同时沿着

曲线注明了舞步、手势和身段部位的记谱方法。到了19

世纪,随着古典芭蕾技巧的确立,很多舞蹈家开始使用

火柴棍似的杆状人形来记录舞蹈者的腿部、身体和臂部

的位置。以上各种记录舞蹈的方法都是脱离音乐、单纯

记录舞步、舞姿。19世纪末圣彼得堡马利亚剧院的舞蹈

教师В.И.斯捷潘诺夫发明了结合乐谱的舞蹈记谱法。20

世纪出现了 3种较为重要的采用抽象符号表示的舞蹈记

谱体系:①英国的莫里斯记谱法,②拉班记谱法,③贝

尼什记谱法。第 1种体系因较复杂、难读,现已逐渐淘

汰,第2、3种体系由于比较简洁、严谨、精确、易学,广

为世界各国舞蹈界所采用。另外,近年来,V.色腾发明

了一种“动作速记法”,由于它采用杆型人形作符号记

在五线谱上,简明易懂,更适宜于业余舞蹈爱好者使用。

各种舞谱尽管有许多优点,但其共同的缺点就是记

录的速度太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1970年美国发明了

拉班记谱法的舞谱打字机,大大地加快了记录的速度,

1976年又发明了用电子计算机来记谱,更加快了记谱的

进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舞蹈工作者也开始

了舞蹈记录法的研究。80年代先后出版了吴曼英的《舞

蹈动作速画法》,隆征丘的《新舞谱记法》,武季梅、高

春林的《定位法舞谱》等。《定位法舞谱》受到国内外

舞蹈界、科技界的普遍重视。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