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辉

熊辉[1](1976.10.20—),男,四川省邻水县人,文学博士,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副教授,副所长,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与翻译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已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等4项课题,主研了8项省部级课题。
教育经历:
1996.9-2000.7:西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获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2000.9-2003.7:西南师范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师从蒋登科教授,获文学硕士学位;
2004.9-2007.7: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师从赵毅衡教授、毛迅教授,获文学博士学位;
2009.8—— 至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合作导师张中良研究员。
工作经历:
2003.7-2005.6:西南师范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助教;
2005.7-2007.6: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2007.7——至今: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副教授;
2008.2-2009.2:韩国韩东大学,东亚大学访问教师。
学术经历:
(一),主要论文
《从“写作”谈诗歌的创作路向》,《诗刊》,2003年10期。
《知识分子乡村立场的回归》,《光明日报》,2005年6月10日。
《张扬诗歌的人文精神》,《光明日报》,2007年12月7日。
《审美范式重建与新诗再次复兴》,《文艺研究》,2006年12期。
《试论当前文学创作中的“写作”现象》,《当代文坛》,2005年2期。
《<新青年>杂志命名原因初探》,《编辑之友》,2005年5期。
《文学经典的建构及其在当下语境中的转变》,《当代文坛》,2006年2期。
《略论新的诗学研究生态的建立》,《贵州社会科学》,2006年6期。
《论白族女诗人陆晶清诗歌的感伤情结》,《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4期。
《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形式观念的更新》,《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年3期。
《欧化:汉语文学语言的疏离与生长》,《江汉论坛》,2007年9期。
《“革命”是对“改良”的承续性推进吗?——重谈<文学改良刍议>与<文学革命论>的关系》,《宁夏大学学报》(哲社版),2007年6期。
《涂抹着橄榄绿的边地情思》,《当代文坛》,2003年3期。
《名作欣赏阐释的焦虑》,《名作欣赏》,2006年第3期。
《诗歌精神重建的必要性及其路向》,《河南社会科学》,2007年3期。
《试论文学边缘化与文学发展的顺向关系》,《名作欣赏》,2006年7期。
《土地意识与生命意识的呈现》,《诗刊》,2008年4期。
《中国文学翻译标准理论的演进》,《中华文化论坛》,2008年4期。
《历史叙事与艺术表现的深度融合》,《解放军文艺》,2008年4期。
《将外国文学名著改编成大众本——论周文的翻译文学观》,载《上海鲁迅研究》,2007年夏,上海鲁迅纪念馆编,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7年8月版,第24-34页。
《试论郭沫若的“风韵译”》,《郭沫若学刊》,2008年1期。
《现代译诗:亟待加强的新诗研究领域》,《中西诗歌》(澳门),2008年4期。
《试论形式之维的诗歌误译》,《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9年2期。
《简论创造社的诗歌翻译》,《兰州学刊》,2009年2期。
《跨越国界的情感共鸣》,《文艺报》,2009年3月21日。
《五四新文化语境与<新青年>的译诗》,《北京社会科学》,2009年2期。
《抗战时期大后方的诗歌观念及其艺术价值》,《重庆社会科学》,2009年5期。
《陆晶清:新诗史上不该被忘记的白族女诗人》,《民族文学研究》,2009年2期。
《论韩国现代诗歌的抗日情绪》,《当代韩国》,2009年春季号。
《民族文化审美与诗歌形式的误译》,《山东外语教学》,2009年2期。
《论译诗是外国诗歌影响中国新诗的中介》,《西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9年3期。
《论“上园派”的诗学观念》,《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9年5期。
《当前知识分子人文精神缩削的原因》,《殷都学刊》,2009年2期。
《文言译:清末民初的主要翻译语言观》,《重庆评论》,2009年1期。
《简论<小说月报>的译诗》,《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9年6期。
《60后诗人的“还乡”情结》,《光明日报》(文艺评论版),2009年12月5日。
《译介学与中国现代诗学体系的拓展》,《西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9年6期。
《新诗的精神传统:当代诗学研究的伪问题》,《星星》诗刊,2010年1期。
(二),科研项目
主持2007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五四译诗对早期中国新诗的影响研究”(07JC751005);
主持2007年重庆市文联规划项目“陪都文学翻译与文学创作的互动研究”;
主持2007年西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博士项目“五四译诗与早期中国新诗”;
主持2008年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文学通识课教学研究”(0832035);
主持2009年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项目“中国现代诗人与翻译”;
主持2009年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科研创新项目“抗战大后方诗歌研究”;
主持2009人事部第46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外国诗歌的翻译与中国现代新诗的文体建构”;
主持2009西南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重点项目“抗战大后方的文学翻译研究”(SWU0909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