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记

书籍 南行记丛书名: 旧版书系
作者:艾芜著
出 版 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8-9-1
字数: 83000
版次: 2
页数: 121
开本: 32开

印次: 3
纸张: 胶版纸
I S B N : 9787222033757
包装: 平装
所属分类: 图书 >>文学>> 中国现当代随笔
定价:¥16.00
内容简介尽管过去的一切,随流逝的时光流远了与今日的差距,但它毕竟还是今日的历史与文化之根。于是,编者从现代、近代,云南的、西部的,到更广远之天地的有关文化、历史、民族等等的有识之士的札记、掌故、田野调查、佚文旧稿中,选出一批当时和今日依然有其影响与价值的专著和篇什,编辑为书系,以介绍给读者和关心、研究它的朋友们。本书为“旧版书系”之一,是著名作家艾芜的处女集,也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
本书是著名作家艾芜的处女集,也是他的成名作、代表作。本书将上世纪二十年代那滇缅边境下层民众的苦难与斗争,以及风情风光幽秘多彩的展现,开拓了中国现代文学反映社会生活新领域所带给读者的惊喜和瞩目,也是对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贡献。
本书系的选编,除由繁体字改为现代简体字横排外,内容基本保留原貌,有的地方,另加编注说明,以便读者阅读参考。
《南行记》是作者写小说第一次编成的集子,里面只有八篇小说。后来又陆续写了些类于《南行记》的小说,有的收在别的小说集内,有的就一直放到现在,没有收过集子,大约将近二十篇光景。这都是解放以前写的《南行记》,现在合在一道出版,仍然名为《南行记》,只是篇幅增多了。
《南行记》里面的小说,可以说是在祖国的南方和亚洲的南部,漂泊时候,把亲身经历以及所见所闻的一些人和事,用小说的体裁,描写出来,而且采取第—人称的形式。有些是用第三人称形式写的,因为不合“记”的体例,就仍然留在别的小说集内。
作者简介艾芜(1904-1992),原名汤道耕,四川新繁人。中国著名作家。有《艾芜文集》等多部著作问世,《南行记》为其处女作,同时也是代表作。
目录编者的话
书前
原版作者自序
人生哲学的一课
山峡中
松岭上
在茅草地
洋官与鸡
我诅咒你那么一笑
我们的友人
我的爱人
《南行记》增订版后记
《南行记》增订版重印题记
书摘插图人生哲学的一课
一 卖草鞋碰了壁
昆明这都市,罩着淡黄的斜阳,伏在峰峦围绕的平原里,仿佛发着寂寞的微笑。
从远山峰里下来的我,右手挟个小小的包袱,在淡黄光霭的向西街道上,茫然地踯躅。
这时正是一九二五年的秋天,——残酷的异乡的秋天。
虽然昨夜在山里人家用完了最后的一文钱,但这一夜的下宿处,总得设法去找的,而那住下去的结果将会怎样,目前是暂时不用想象。
铺面卖茶的一家鸡毛店里,我从容不迫地走了进去。
把包袱寄在柜上,由闪有小聪明眼光的幺厮使着欺负乡下人的脸色,引我到阴暗暗的一间小房里。这里面只放一张床,床上一卷肮脏的铺盖,包着一个白昼睡觉的人,长发两寸的头,露在外面。
幺厮呼喝一声:“喂!”
那一卷由白变黄以至于污黑的铺盖,蠕动了几下,伸出一张尖下巴的黄脸,且抬了起来,把两角略现红丝含着眼屎的眼睛张着,不高兴地望望幺厮的脸,又移射着我。
“你们俩一床睡!”幺厮手一举,发出这道照例的命令,去了。
睡的人“唔”的一声,依然倒下,尖下巴的黄脸,没入铺盖卷了。
我无可奈何地在床边坐下。
这同陌生人一床睡的事,于我并不觉得诧异。我在云南东部山里漂泊时,好些晚上都得有闻不识者足臭的机会。如今是见惯不惊了。
屋里,比初进去时,明亮些了。
给烟熏黄的粉壁上,客人用木炭写的歪歪斜斜的字也看得十分清楚。
“出门人未带家眷……”这一类的诗句,就并不少。但我一天来没有吃饭,实在提不起闲情逸致来叹赏这些吃饱饭的人所作的好东西。
我得去找点塞肚皮的,但怎样找,却还全不知道,只是本能地要出去找罢了。
我到街上乱走,拖着微微酸痛的腿,如同战线上退下来的兵。
饭馆子小菜下锅的声响,油烟播到街头的浓味,诱出我的舌尖,溜向上下唇舐了两舐,虽然我眼睛早就准备着,不朝那挂有牛肉猪肉的铺面瞧。
这时我的欲望并不大,吃三个烧饼,或者一堆干胡豆,尽够了。
我缓缓地顺着街边走,向着那些伙计匆匆忙忙正做面饼铺面,以及老太婆带着睡眼坐守的小吃摊子,溜着老鹰似的眼睛。喉头不时冒出馋水,又一口一口地吞下去。
叫化子三口吃完一个烧饼的故事,闪电般地掠上我的心头
是这样:他,一个褴褛的叫化子,饿急了,跳到烧饼摊前,抢着两三个冷硬的烧饼,转身就跑,连忙大口地咬,拼命哽下。等老板捏着擀面棒气呼呼地打来时,他已三口吃完了一个。
同名电影 1990 中国外文名称 Heading South
导演: 周力 Li Zhou
编剧:
冀邢 Xing Yi
先子良 Ziliang Xian
主演:
张丰毅 Fengyi Zhang ....大汉
郑振瑶 Zhenyao Zheng ....大足女人
雷汉 Han Lei ....漂泊者
国家/地区:中国
上映 1990年
对白语言: 汉语普通话
色彩:彩色
胶片长度: 9本
制作公司:峨眉电影制片厂[中国]
剧情
解放前,为逃婚而离开故土的漂泊者在南行的路上遇到抬滑竿的大汉和小伙子、嗜烟如命的大足女人及其女儿花鼓女、老算命先生等五人。但随后一群灰衣军汉围住六人,抢走了大足女人和花鼓女。漂泊者、大汉和小伙子继续艰难前行到了中缅交界处的克钦山。大汉和小伙子将滑竿内装满了鸦片,想连夜走私偷渡,却被缅甸“扁达”抓获。漂泊者花光了身上的钱,被迫在茅草地客店当只吃饭没工钱的小伙计。他又遇到了从军汉处逃脱的大足女人和花鼓...
幕后花絮
影片根据艾芜同名小说改编,成功再现了原著中现实与浪漫相结合的色彩,但又不拘泥于原著,突出了电影艺术的特色,将西南边陲的风土民情展现于观众面前,情景交融,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影片画面优美、音乐新颖,造型朴实自然,人物个性鲜明,展现了上世纪20年代底层劳动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