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槭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三角槭

名称: 三角槭 类别: 灌木

别名: 三角枫 科名: 槭树科

拉丁名: Acer buergerianum Miq.

生态习性

弱阳性树种,稍耐荫。喜温暖、湿润环境及中性至酸性土壤。耐寒,较耐水湿,萌芽力强,耐修剪。树系发达,根蘖性强。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可达10米,树冠卵形。树皮赭褐色,长条状薄片剥落。小枝细,幼时有短柔毛。幼树的叶三深裂,老树及短枝的叶不裂或三浅裂,卵形或倒卵形,基部圆形或广楔形,掌状三出脉,裂片全缘或上部疏生浅齿,背面有白粉,幼时有毛。4月开花,花小,黄绿色,伞房圆锥花序顶生。翅果,黄褐色,两翅近于平行或成锐角,8~9月成熟。

繁殖培育

播种繁殖,秋季采种,去翅干藏,至翌年春天在播种前2周浸种、混沙催芽后播种,也可当年秋播。一般采用条播,条距25cm,覆土厚1.5~2cm。每亩播种量3~4kg。幼苗出土后要适当遮荫,当年苗高约60cm。三角枫根系发达,裸根移栽不难成活,但大树移栽要带土球。

园林用途

三角枫枝叶浓密,夏季浓荫覆地,入秋叶色变成暗红,秀色可餐。宜孤植、丛植作庭荫树,也可作行道树及护岸树。在湖岸、溪边、谷地、草坪配植,或点缀于亭廊、山石间都很合适。其老桩常制成盆景,主干扭曲隆起,颇为奇特。此外,江南一带有栽作绿篱者,年久后枝条劈刺连接密合,也别具风味。

产地分布

我国东部、华中及广东和贵州。主产长江中下游各省,北到山东,南至广东、台湾均有分布;日本也产。垂直分布一般在海拔1000m以下之山地及平原,多生于山谷及溪沟两旁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