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徒仁波切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西藏的世系传承,或曰一位转世喇嘛的传记,通常都包含有这位转世者的传承及历史,因为当今之世的色身,只是暂住于另一个不同的身体,而他已经证悟的本质是相同的。事实上在西藏的传统里,有数百位的“祖古”被认证,每一座寺庙不论其规模大小,通常都会有多位祖古驻锡在那里。其中有些转世喇嘛,因其崇高的地位,对他们常住之处及行脚的区域,会有相当程度的影响。大司徒(Tai Situpa)仁波切(在台湾又译作泰锡度仁波切)在转世的谱系里,已是第十二世,他的谱系可溯及超过千年之远。他的历史,是东藏,特别是康区 (Kham),在宗教与学术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康区也就是他的主要驻锡寺庙八蚌寺(Palpung)所在之处。

他的历史可以回溯到冠予“大司徒”这个头衔之前的祖古系统,也就是印度“大成就者”(Mahasiddhas, 即great accomplishers)的年代,这些大成就者以他们的圣行及神迹而出名。依据传统,大司徒是弥勒菩萨(Maitreya)的化身,即未来佛,从释尊的年代开始,他曾多次以印度与西藏瑜珈士的外像化现。传记中所记载的大成就者,是以多必巴(Dombipa)化现,多必巴是摩揭陀国(Magadha)的国王,也是扉入帕的弟子,是一位圣者,在他未放弃一切选择在荒野中的修观生活之前,他已经秘密的修持密续达十二年之久。他的另一个化身是登玛·策梦 (Denma Tsemang),是莲花生大师二十五位主弟子之一,他以超人的记忆力著称。玛尔巴是西藏最早的重要转世者之一(1012-1097),如前文所述,他到印度去取经,带回了那若巴的传承,和一些其他的教法,以及他所翻译的经文。他总计去了三次印度,他的传记是今日佛教行者所最感兴趣的。他是位有家室的人,是一位农夫,在各方面他都算是个坏脾气的人,当他的爱子早夭之时,他经验到人世的无常,但是此间在他贤慧的妻子达梅玛(Dagmema)的协助下,他仍努力整合学术与实修两者于他俗世的日常生活之中。

第一世泰锡度 却吉嘉辰(Chokyi Gyaltsen, 1377-1448)

第二世泰锡度 塔西南嘉(Tashi Namgyal, 1450-1497),

第三世泰锡度 塔西巴就(Tashi Paljor, 1498-1541),

第四世泰锡度 仁波切却吉枸恰(Chokyi Gocha, 1542-1585),

第五世泰锡度 却吉嘉辰帕桑(Chokyi Gyaltsen Palsang, 1586-1657)

第六世泰锡度 米放却嘉热添(Mipham Chogyal Rabten, 1658-1682)

第七世泰锡度 仁波切玛维宁玛(Mawe Nyima, 1683-1698),

第八世泰锡度 仁波切却吉炯聂(Chokyi Jungne, 1700-1774),

第九世泰锡度 仁波切贝玛宁杰汪波(Pema Nyinje Wangpo, 1774-1853),

第十世泰锡度 贝玛昆桑(Pema Kunsang, 1854-1885)

第十一世泰锡度 贝玛汪却嘉波(Pema Wangchok Gyalpo, 1886-1952),

第十二世泰锡度 仁波切贝玛通永宁吉(Pema Tonyo Nyinje),生于公元1954年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