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蕴真
邹蕴真,1893年出生于汉寿株木山乡邹家坪村一个农民家庭。由于家境不好,读书时断时续。6岁读私塾,12岁辍学,随文种田;14岁再入私塾,再辍学。1911年,年18岁,入龙阳县教员养成所学习数月,被分配为小学教员。1913年秋考入湖南省第一师范,1918年毕业后,回汉寿任小学教员。1922年入南京国立东南大学学习教育学,1924年毕业后,先后任教于长沙私立楚怡中学,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省立长沙高级中学。
邹蕴真先生在省立一师学习期间,与毛泽东是同班同学,两人交情很深,而且跟随毛泽东参加革命工作。毛泽东创办“新民学会”邹先生是最初13名成员之一。
1920年8月在毛泽东领导下,他与何叔衡等人在长沙开办“文化书社”传播新文化,宣传反常反封建。1921年由毛泽东发展成立的“自修大学,他是主要骨干之一,他按时组织工人学文化,宣传马列主义,教育工人闹革命。“马日事变”之前,毛主席在长沙开展一革命活动,他大都参加了。而且此段时间毛泽东紧张活动之后,几乎每天深更半夜秘密地来到邹先生住处休息,对毛泽东的安全和食宿,他都精心安排,小心掩护。
马日事变之后,他回汉寿,边埋头教书,边隐蔽地开展革命活动。
邹先生执教多年,是省内名教师,1928年秋再回长沙,先后在省立长高、一师、私立明德中学,任国文教员,厉曾教于国立兰田师范学院。1939年11月曾任汉寿县教育局长,因憎恶官场腐败,不到一年便辞卸。1914年自请任汉太中心校校长。同期在自己家中创办了私立达中学(即私令沧浪中学前身)并兼任董事长,解放后,1950年去北京,在华北人民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9个月后分配,即出版总署人民出版社任编辑。
邹先生虽出生农民家庭,少年时家境不好,但他是省内知名教师,薪俸优厚,平日又尚节约,很有积蓄,结果成为拥有700多亩水田的大地主。1952年3月,汉寿县公安局派人出北京把他押解回县,交出财产(黄金20两、银元数百元)后,送劳改队改造后因只有一般剥削、无民愤。1953年2月释放回北京,安排在中央文史馆工作。
邹先生为人朴实正直,敢说真话,在汉寿任教育局长期间向省厅诵陈时弊不怕得罪人。1952年在公安局受审时,有人问他为什么离开毛主席,由于他脸上有特征,他因此有些自卑,就是这个原因决定了他只能隐蔽式地开展革命活动,但又不要直说这个原因,为了给问他的人满意的答复,他只好说,我怕死,不是革命材料,一个多次冒生命危险保护主席的人应该是将自己生死置之度外的。他的国学造诣很深,治学严谨、深受各校师生的敬重。1985年7月在北京无疾而终,享年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