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乱弹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地方剧种,以唱正反乱弹腔为主,有兼有昆曲、高腔、徽调、滩簧、时调等多种声腔,因流行在温州地区,故名“温州乱弹”,建国后改称“瓯剧”。相传,明末清初,在永嘉一带的农村,有种半职业的班子,农闲结班作戏,农忙则落田务农,俗称“三月班”。上演的戏文有《赶子倒锅》、《浪子踢球》、《马蹄炮》等乱弹小戏。直到清乾隆年间,发展为拥有八十四本大戏和众多小戏的职业班社,一直至今。其曲调丰富,有民歌风,长于抒情。剧目大多取材于民间故事与历史故事,爱憎强烈,忠奸分明。唱白为温州方言加上北京话的混合语,俗称“乱弹白”。另外,瓯剧的脸谱也有自己的特色,如一字眉,手形脸,以及神话中的鲤鱼脸 、鸟脸、虎脸、龙脸等,都是惟妙惟肖,有独特的创造。再加上词句通俗,表演细腻,形成了朴素、清新的风格,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现有温州市瓯剧团仍坚持演出乱弹诸戏。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