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汉青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张汉青

广东省人大制度研究会会长笔名贺青、闻道迟。1931 年 11 月出生于广东省揭西县河婆镇。毕业于河婆中学高中部并留校任教。1949 年8 月在校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1950 年3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历任该校青年团总支副书记,党支部委员,学生会主席。1950 年当选为揭阳县学联主席,潮汕地区学联副主席。同年 10 月 , 以学生代表身份出席广东省首届人民代表会议。1951年底奉调到广州 , 在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宣传部任干事,团支部书记。1952年到番禺县禺北地区参加土地改革。以后长期在党委机关和新闻战线工作。1955年任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干事、党支委 , 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学员。 1958 年任广东省委理论刊物 "上游"杂志编辑。1961 年任省委政策研究室研究员。 1963 年调中共中央中南局任陶铸的秘书。 1966 年赴京 , 在中共中央任陶铸的秘书。1967 年进中央办公厅学习班当学员。 1969 年下放江西省进贤县中央办公厅"五 .七 "学校劳动 , 年底回广东。旋即继续下放广东省委花坪"五 .七"干校。 1972 年分配到南方日报社工作 , 历任采编组组长、理论部主编、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副总编辑。 1978 年 12 月任中共广东省委副秘书长 , 并先后兼任研究室主任、办公厅主任 , 中共中央党校学员。 1985 年 6 月调任中共广州市委副书记 , 兼市委党校校长、校务委员会主任 , 后又当选为广州市第七届政协主席 , 并任政协党组书记 , 是中共广东省委第六届委员会委员。1992 年起任广东省第七、八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是广东省第五、六、七、八届人大代表,广州市第八、九届人大代表, 第八、九届人大全国人大代表。

从1949 年起 , 担任潮汕团结报通讯员,后又任南方日报通讯员 , 从此长期坚持业余创作。撰写通讯、杂文、散文、随笔、评论和诗词。1959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 ,1979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 1965 年出版杂文集《挑灯集》。1987年出版散文集《故乡的榕树》。 1991年出版论文集《在改革开放中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杂文《东来顺的发家》、《再谈东来顺的发家》,散文《种子赞》、《沙角烟波》, 先后被羊城晚报《花地》副刊评为获奖的优秀作品。主编《精神文明学》、《广州百科全书》、《改革开放在广东一一先走一步的实践与思考》;参与主编《新三字经》、《社会公德四字歌》《家庭美德五字谣》。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广东分会理事、主席团成员 , 广东省文联委员 , 广州市作家协会理事。担任中华文学基金会理事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特约研究员 , 广东社会科学大学教授,广东行政学院客座教授 , 岭南诗社社长 ,广东省精神文明学会会长 , 广东省人大制度研究会会长。

北京大学教授(1923- )

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学家。山西文水人。1950年毕业于北京在学历史系。1953年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基础研究班毕业。之后,一直在北京大学从事理论教学工作。曾任国际共运史教研室主任、国际政治系主任。现为国政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北京市国际共运与国际政治教学研究会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国际共支史,侧重于第一国际的研究。主要论著有:《简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主编之一,1985年)、《马克思在第一国际中的地位和作用》、《恩格斯晚年论反对沙俄霸权主义》、《恩格斯晚年战争与裁军问题》等。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