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涟

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张清涟-个人简介张清涟教授,字文涛,号陶然,1896年生,河南南阳人,我国著名的工程教育家、冶金学家。

焦作工学院(今中国矿业大学)院长1918年肄

张清涟
张清涟

业于北京大学采矿冶金系,同年赴美学习。1921年毕业于美国科罗拉多矿业学院,又入哥伦比亚大学研究院和比兹堡卡内格理工大学研究院选修冶金科目课程。翌年,为补足学习经费,参加福特汽车公司鼓风部工作。

1923年张清涟教授归国,先后在河南开封等地中学、专科学校、西安西北大学、河南宏予铁矿公司及广州两广地质调查所工作,讲授过英文、化学、矿物、工程地质学等课程和指导熔矿、化验等实验。

1929年10月,张清涟教授至焦作,任福中矿务大学冶金系教授,担任英文、化学、地质学、钢铁冶金学的教学工作。1931年,福中矿务大学改为焦作工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张清涟继任教授并兼秘书,后代理院长。1933年,由校董会聘请做焦作工学院院长。1937年10月日军入侵河南,张清涟教授组织焦作工学院迁往西北,焦作工学院后与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和东北大学工学院合并为国立西北工学院。张清涟教授先为国立西北工学院筹备委员会委员,后任西北大学教授兼训导长。1939年后执教于广西大学、鲁苏皖豫边区学院,历任教授兼训导长、教务长、副院长、院长等职。抗战胜利后,他于1946年3月返回河南,任河南大学教授兼训导长,在此期间为恢复焦作工学院做了许多工作。同年8月,焦作工学院恢复,张清涟再任教授兼院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50年10月,焦作工学院冶金系并入东北工学院,张清涟教授亦调至东北工学院任教授兼冶金系主任、院务委员会委员等职,专心致力于教学工作。

张清涟-个人成就张清

张清涟
张清涟

涟教授从事教育工作近半个世纪。建国前,他在革命思想的影响下,曾营救过革命青年,保护过我党的干部,支持青年参加革命活动。在旧社会,在从事教育活动中,他依靠自己的菲薄力量和个人努力,曾培养了许多专业人才。新中国成立后,他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积极参加各项政治运动,努力改造世界观。1951年,张清涟教授虽已50多岁,仍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参加了东北的土改复查运动,努力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他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为培养我国冶金科技人才做出了可贵的贡献。

对教材建设,他也积极贡献力量。早在1931年就开始了传记体《钢铁史》的著述,后完成了《铁史》。建国后,主要从事冶金方面的教材和辞典的编译和著述,编写了炼铁业应用的《英语词汇》上、下册。1958年和1960年参加了《现代炼铁学》和《冶金大辞典》的编写。1961年著《普通冶金学》,作为全国高等学校荐用教材。1962年后,他曾多次参加全国性冶金类型专业编审会议,参加审定教科书、参考书和专著。

张清涟教授治学严谨,教学认真,受到师生的好评。他热情地关怀青年教师的成长,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年教师。在指导青年教师进修提高上,他总是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他生活上艰苦朴素,作风上谦虚诚恳、平易近人。他经常在学习上、工作上热情帮助别人,给同志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张清涟-代表作品他在晚年更加意气风发,不顾年老体衰,更加勤奋地工作,除了继续做好本职工作和辅导青年教师外,还着手编写《英汉双解冶金词典》,直至1979年5月14日病逝。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