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百科·作者佚名  2010-02-13  
宽屏版  字体: |||超大  

蘥

拼音:yuè汉语拼音方案:ㄩㄝˋ

简体部首:艹部外笔画:17总笔画:20

繁体部首:艸总笔画:23

五笔86&98:AWGA仓颉:TOMB

笔顺编号:12234125125125125122四角号码:44227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8625

一.基本字义

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可作牧草,籽粒作饲料。亦称“雀麦”。

1.《说文解字》:

【卷一】【艸部】蘥

爵麦也。从艸龠声。以勺切

2.《说文解字注》许慎撰,段玉裁注:

爵麦也。见释艸,爵当依今释艸作雀许君从所据耳。郭云。卽燕麦也。生故墟野林下。苗实俱似麦。或云爵麦即穱(zhuō)麦。误也。招魂,七发皆云穱麦穱即(米焦)字之异。古爵焦同声同在弟二部。许云(米焦),早取谷也。招魂王注云。择麦中先熟者也。义正同。从艸龠声。以勺切。二部。

3.《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 蘥

【唐韵】以灼切,音药。【玉篇】雀麦也。【尔雅·释草】蘥,雀麦。【注】卽燕麦。【本草】苗似小麦而弱,实似穬麦而细。又【说文】茏,天蘥。见茏字注。

(以上字型皆按原书记录)

二.异名

蘥爵麦(《说文解字》),蒸麦(《尔雅》郭璞注),杜姥草(《千金方》),牡姓草(《广济方》),牛星草(《纲目》),野麦、野小麦、野大麦(《湖南药物志》)。

三.植物形态

雀麦: 一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叶鞘包茎,被白色柔毛;叶舌透明膜质,顶端具裂齿;叶片长5~30厘米,宽2~8毫米,两面皆生白色柔毛,有时下面无毛。圆锥花序,下垂,长达20厘米,每节具3~7分枝;每枝近上部着生1~4个小穗;小穗含7~14个小花,上部小花通常不发育,颖披针形,具膜质边缘,第一颖3~5脉,第二颖7~9脉,外稃椭圆形,边缘膜质,具7~9脉,先端具2微裂齿,其下约2毫米处生芒;第一外稃较长;内稃短于外稃,脊上疏生刺毛;雄蕊3;子房顶端有毛。颖果线状长圆形,压扁,腹面具沟槽,成熟后紧贴于内外稃。5~7月抽穗。 生长于山坡、荒野、道旁。分布长江、黄河流域。

本植物的种子(雀麦米)亦供药用。

1.性味:

《唐本草》:“味甘,平,无毒。”

2.功用主治:

①《唐本草》:“主女人产不出。煮汁饮之。”

②《品汇精要》:“去虫。”

3.选方:治汗出不止;燕麦全草一两,水煎服,或加米糠五钱。(《湖南药物志》)

 
免责声明:本文为网络用户发布,其观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文中陈述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其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 2005- 王朝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