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苍乡
基本情况

石苍乡位于福建省仙游县西北部丘陵山区,地处仙游县和永泰县交界处,距仙游县城43公里,东距游洋镇8公里,西距西苑乡30公里,南距钟山镇12公里,北距永泰县梧桐镇20公里。全乡区域总面积141.87平方公里,其中有山地面积18.96万亩,耕地面积7846亩。设10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1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426人,总住户4353户。
行政辖域石苍乡地处仙游县西北部丘陵山区,位于东经118°36′、北伟25°36′。全乡区域总面积141.87平方公里,设10个行政村,72个自然村,114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6363人,总住户4353户。[1]
交通状况石苍乡地处仙游县和永泰县交界处,距仙游县城43公里,东距游洋镇8公里,西距西苑乡30公里,南距钟山镇12公里,北距永泰县梧桐镇20公里。该乡交通便捷,通往境外的公路有钟石公路、石象公路、粗潼公路和即将开设的石游公路,乡内已有7个村铺设水泥路面,3个村铺设沙石路面,全乡公路硬化总里程达26.6公里。[1]
历史人文石苍原隶属麦斜区管辖,1964年撤区后,独立建立石苍人民公社,1985年撤社改乡。该乡解放前曾出过 3 名进士, 4名举人, 20 名贡生,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未我国恢复高考制度至今,全乡有100多名高中毕业生进入全国各类重点大学深造,其中进入清华大学的有4人,北京大学的有1人,人民大学的有1人,获得硕士学位的 31人、博士学位的12人。[1]
气候物产石苍乡属于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9℃—21℃,无霜期达352天,年均降水量达1755mm,平均相对湿度在65﹪—80﹪之间。乡内群山环绕,森林茂密,溪流纵横,资源丰富,有山多、水多、林多、矿多等特点。全乡山地18.9万亩,其中毛竹面积3.5万亩,木材蓄积量50万立分米, 毛竹蓄积量437万根,森林覆盖率83﹪,境内有粗溪、白砂溪、青龙溪、九溪四大溪流,流域总面积达433.3平方公里,占全县的24.53﹪;济川、石苍、石阳等五个村有高峻土、叶腊石、辉绿岩、花岗岩、朱砂土等种类的矿产资源。该乡集传统农业与现代农业为一体,传统农业以粮食作物水稻、甘薯为主,现代农业以经济作物毛竹笋、苦笋、枇杷、板栗、柿以及蘑菇、巴西菇、香菇等食用菌为主。其中优质枇杷的种植面积13000多亩,是仙游县最大的枇杷种植基地之一。
基础设施

乡内交通便捷,通往境外的公路有钟石公路、石象公路、粗潼公路和即将开设的石游公路, 10个行政村都铺设水泥路面,全乡公路硬化总里程达49公里。境内现建有内山潭、青龙溪、石门底、九溪、白沙溪、元淀溪等水力发电站7座,总装机容量达1.5万多千瓦。境内电力设施改造全面,全乡全面完成农电整网工程。邮电通讯设施完善,全乡开通程控电话,移动通讯信号覆盖全乡。
经济发展改革开放以后特别是近六年以来,石苍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全面的发展。2006年,全乡工农业总产值达1.137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860万元,农业总产值4510万元;农民人均收入从2001年起年增长率保持10.9﹪,2006年增长到2300元,农民收入的主渠道是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和山地综合开发。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十五”期间,完成了集镇街道改造和济川、五湖、石阳、高阳、老山等五个中心村建设,现全乡有五个村街道完成了“五化”工程;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近五年全乡累计有400多户居民迁往全国各个城市定居,农村城市化人口占总人口的10﹪左右。
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各地客商前往投资兴业。截至2006底,已有10来家外资企业在本乡办厂开发资源。为了有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乡里实施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从资金、信息、技术、资源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近年来新发展陶瓷、模具、电子等私营企业5家。连续三年引进茂森纸业、天康食品、万山竹木三个“飞地项目”落地枫亭、鲤南工业园区,总投资累计4800多万,全乡的经济总量进一步得到提升。
社会事业文教卫生事业发展步伐加快,“十五”期间全乡新建13幢现代标准化教学楼,净增校舍面积8000多平方米,全乡4所基层小学、1所初级中学校园“十配套”全面达标。全乡有8个村新建村部办公大楼,并设立老年人活动中心、村文技校、图书阅览室、文化活动室等。全乡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并与县级联网,乡机关和乡直各单位都建立电脑互联网工程。医疗卫生设施逐步完善,乡卫生院综合门诊楼系“十五”期间新建的,院内各科室设置合理,医疗器械设施基本符合要求,2007年全乡90﹪以上居民参加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
旅游资源

石苍乡群山环绕、溪流纵横,风光秀丽、旅游景点众多,乡内拥有名胜古迹和自然景观100多个。石苍乡历史悠久,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乡内文物古迹众多,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有云顶寺、温氏宗祠、鸟坑宫、五峰寺等古建筑20多座,其中云顶寺系宋代文物,清代(1723)兴建的温氏祠(又名忠武祠)系中国名祠之一,已载入《八闽祠堂大全》、《中国宗祠文化博览》、《中国名祠汇编》、《中国祠堂大观》等书刊。省市重点项目金钟水利枢钮工程坐落在本乡粗溪境内,建成后将成为一大水利旅游景观。正在开发的济川风景有100多个景点,有“桂林山水甲天下,济川风景亦称奇”之美誉,原人大副委员长叶飞同志曾作“济川风光”之题词。[1]
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2])
总人口
12278
男
6282
女
5996
家庭户户数
3061
家庭户总人口(总)
11967
家庭户男
6062
家庭户女
5905
0-14岁(总)
4110
0-14岁男
2238
0-14岁女
1872
15-64岁(总)
7293
15-64岁男
3642
15-64岁女
3651
65岁及以上(总)
875
65岁及以上男
402
65岁及以上女
47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11989